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的意思,会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说话。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内容。

2.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文本对话,感悟课文内容。

3.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4.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

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有一家商场,刚开始生意很不景气,后来做了一些改革,生意越做越红火。生意好了,麻烦事也来了。商场里唯一的一部电梯,常常挤得水泄不通。于是,商场召开董事会,请手下所有职员出谋划策。如果你是员工,你会出什么好点子?(学生议论)正像你们说的那样,再装一部电梯吧,没位置;搬迁吧,又没有那么多资金。想不想听听一个聪明的职员出的好点子?他说在电梯的两旁摆上几张桌子,桌上放上各类报纸;在靠电梯附近的墙上装上几面镜子,这样一来,电梯拥挤的问题自然解决了。原来,那些爱看报纸的男士看到电梯上人多,不经意地在那里看报纸;爱美的女士,不由自主地在镜前照镜子。这位职员立了大功,后来晋升为经理。请问,这位职员为什么能晋升为经理?他的点子好在哪里?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的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屏幕出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些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应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骆驼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只、一只、另一只)

4.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出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如果你是画师,你会怎么评价这三幅画,请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出示画师的话)

(1)读一读画师的话。

(2)理解“若隐若现”。

课件出示“若”的意思:①要是;②你;③好像。

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3)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一句或几句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的多呢?(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1.(出示《踏花归来马蹄香》)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2.引言:关于赵佶皇帝以诗作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

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3)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许多小骆驼

画多二徒弟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 两只在山谷中走以少代多(妙)

总评

1、故事连故事,让学生入情入境,自主学习。

新课标倡导的是自主学习的精神。或许,很多人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自己学习”或“自由学习”。我的理解是,自主学习应该是师生互动的、积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因此,上课伊始,我就用一个故事导入课文,激起学生的兴趣。接着学习课文的故事,学完后又引出类似创新的故事。整堂课,学生都在听故事、学故事、用故事来增长知识。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符合他们那种爱听故事的心理,获得一种愉悦的享受。学生会非常自觉、主动的学习。

2、发掘教材训练点,让学生动脑动口,主动探究。

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发掘教材时,我把它设计成一个思维训练点,故设疑问: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而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然后引导学生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说一说这三幅画。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最后,再引出画师的话研读,明白画师赞美小徒弟画的真正用意。我想,这比直接让他们去读画师的话要好得多。

3、课后设拓展,让学生动手实践,主动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对此,学完课文后,我穿插两个故事。它们既是对课内知识的补充,又是课外知识的延伸。我想这对学生写作文是如何构思、选材都会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