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有一篇课文--《不懂就要问》,讲的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向私塾先生质疑问难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先生认真读书,不懂就问、敢于质疑的精神。读了此文,感受颇多,禁不住提笔想说一说。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孙中山先生的精神的确令人敬佩。如今,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已悄然向我们走来。可是,中国教育历经一个世纪的发展,一些现象仍然令人忧心如焚。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仍一统天下,学生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转,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客体地位,创造性思维的火花遭到扼杀。久而久之,养成了学生处处依赖老师才能进行阅读的惰性。以至形成了"教师一步不放手,长期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自己脑子不会转"的局面。学生中能像孙中山先生那样敢于质疑问难的又有多少呢?在此,我想大声的呼吁──在阅读教学中应通过学生的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质疑问难是实施素质教育、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

在这世纪之交之际,素质教育的春风已吹遍大江南北,并逐渐深入人心。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也深入开展,阅读教学的改革更是生机勃勃。斐娣娜教授在《从传统走向现代》一文中,旗帜鲜明地指出现代教学论已由知识教学论走向主体教学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必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因为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推之,学决定教,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一切活动毫无意义。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发挥出来。很显然,传统阅读教学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是违背这一精神的。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质疑问难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一点,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是认识得到的。可是,某些老师又不敢设置质疑问难的教学环节,原因又何在呢?因为,教学中质疑问难有时会打乱教师的教学思路,而且学生的质疑问难具有无定性(包括方向无定性和范围无定性),这便增加了教师驾驭教学过程的难度,对教师的教学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致于给某些教师设置了一道心理障碍。这仅是表层原因,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思想深处对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的认识不够深刻。其实,教师的主导不是主宰,它的作用主要是组织指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而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增强教学效果,发展学生能力的关键,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自身素质发展的主体。鉴于此,我们必须加深认识,消除心理障碍,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因为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