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专家分析,青少年时期的孩子违法犯罪原因多种多样,涉及教育、经济、法制、政治、文化、道德等多个方面,根据数据统计,幼年时期的教育对青少年时期心理、性格等方面有较大影响,如果教育不当,将会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心理价值取向发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孩子在青少年时期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增大。

一、家庭教育不当,种下青少年犯罪的种子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第一所学校就是家庭,第一任老师是自己的父母,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每个家庭都会有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源于父辈甚至是祖辈或是更早。这种习惯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家风”。“家风”充满正能量的时候,这个家庭是和睦而幸福的,孩子受到的教育影响都是正面的,会有助于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性格。而“家风”不正,充满负能量的时候,孩子耳闻目染,受到的教育和影响都是负面的,这会使孩子的性格朝着扭曲、偏激的方向发展,如果再加之社会的影响,当生活压力、和自身的欲望袭来的时候,这种孩子很容易走上极端,发生违法犯罪的情形。

近年来,有数据显示,我国的离婚率处于历史的高水平,而且还有可能继续上升。单亲家庭中结构残缺,孩子的成长在这样不良环境里,失去家庭温暖,没有有效的家庭教育,心理存在阴影,会有焦虑的心态和压力,这时的孩子需要一个释放压力的途径。一但遇上不良习气或是诱惑就很容易走上邪路,因此,家庭残缺,没有父爱或是母爱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诱因。

不良的家庭教育还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溺爱型

孩子的过分宠爱,使孩子养成贪图享受、专横霸道、好逸恶劳、自私自利的恶习,一旦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2、高压型

对孩子管束过于激烈,奉行棍棒政策,孩子在这种高压下屈服,但内心深处会积满怨恨和无奈,软弱的孩子极易导致心理上自卑,倔强的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报复的心理,这样的孩子如果在后来的社会成长中一旦犯罪,幼时心理的压力与愤怒会叠加起来,他们会产生报复社会的可怕心理,危害性极大。

3、放任型

无论什么原因下,父母对孩子放任不管,都会使他们感觉得不到家庭温暖,孩子的会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内心深处会有一种渴望与怨恨,希望被注意、被关爱,心中的不快需要倾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容易被不良习气和坏人的诱惑走上邪路。如果父母本身有不良行为,那么孩子一定会学的。

二、 学校教育不当,为青少年犯罪的雨露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正规教育的场所,学校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目的性和有计划性,学校教育因其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其应有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相反,它常常是造成青少年违法行为的重要外因之一。

据调查发现,近70%的少年犯超过了一条由学生变为流生,再由流生沦为犯罪的道路。被调查的少年犯中,在校成绩好的占2.97%;成绩一般的占31.68%;成绩差的占56.44%,还有8.91%说不出成绩好坏。这种现象的产生,不能不说与学校教育有极大关系。

就学校教育来看,影响其应有功能发挥的主要问题有:

1、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

目前看,还有许多学校没有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不少学校教育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班级三、六、九等的划分,被划为“另类”的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极大的伤害,破罐子破摔,有的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在违法犯罪的在校学生中,这样的学生占据多数。

2、教育方法不当,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有些学校领导和教师教育水平不高,不了解改革开放形势下青少年学生的特点,不善于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懂得寓教于教学、活动和管理之中,不会抓住良好的教育时机,仍然采取封闭式、程式化、模式化的简单说教的方式来教育学生,用歧视、体罚、甚至推出学校的办法来对待差生。有些教师平时不认真备课,上课时不是照本宣科,就是不着边际地海吹一通,学生听得乏味,进教室就是感到精神压抑。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在学校中常常是低人一等被人瞧不起,对那些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有着一种更为激烈的抵触情绪。由于在学校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重视,他们就会到社会上寻找安慰和欢乐,其中有不少人因结交坏朋友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3、学校生活枯燥单调,少数教师师德不彰。

青少年时代是人生的一个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身心成长迅速,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他们需要七色阳光,需要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然而有许多学校就连这些最起码的需要都满足不了,枯燥单调的学校生活使得青少年学生感到生活于其中实在是太没劲了,于是乎,他们常常将自己旺盛的精力发泄到不该发泄的地方,一失足成千古恨。

4、教育教学分离,校内外教育脱节。

教师教书育人,校内外教育一致,是学校教育取得理想效果必不可少的因素。然而现在许多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甚至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不良苗头往往也视而不见,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这实际上等于害了学生。校内外教育脱节表现得更为明显,常常是教师对学生在学校外的情况一无所知,而家长对孩子在家庭外的情况也漠不关心,只是当孩子出了问题时,他们才会感到大吃一惊,埋怨孩子怎么会这样,而忘记了自身应该担负的教育责任。此外,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有些学生还存在“读书不如趁早赚钱”的思想,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没能及时跟上,这些学生流向社会就很容易成为“犯罪预备军”。

5、加强以学校为中心的社会、学校、家庭联合教育。

下大力气办好普通学校,改变现行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快慢班”作法,正确对待后进生、双差生,减少学生辍学失学现象;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对青少年教育的主要作用。进一步强化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防线”作用,通过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