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认识莫比乌斯带.

2.动手制作,自立探索莫比乌斯带.

3.感受教学知识的无穷奥妙,激发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具:剪刀 胶水 水彩笔 纸条若干个.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这节课要研究什么吗?

生: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屏幕上有课题

师:哦,原来电视带给大家的信息,你们可真会观察.那么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1:莫比乌斯带是什么样子的?

生2:莫比乌斯带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生3: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还真不少,要想知道这些问题还得从这张小小的纸条说起.

变魔术

师:(出示一张白纸条)请拿出这样的白纸条.这个纸条有几条边,几个面?

生:(齐)四条边,两个面.

师:一个正面,一个反面(边说边比划,学生也随着说)我会变魔术,能把他变成只有两条边,两个面.

师:(教师微笑着把纸条变成圈),是比是有两条边,两个面(边问边比划).

生:是

师:你会吗?

生:会(学生都做了纸圈).

师:说到这,同学们可能会觉得,这也没什么神奇的呀!是呀,这点小把戏,地球人都知道.奇妙的是我还能把它变成一个面,一条边.(停顿,环视学生).看,我变出来了是这样的.

(做纸圈)师:这是怎么做出来的?你们能做吗?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这位同学做出来了,说说你是怎么做出来的?

师:好 请看,先把它做成一个普通的纸圈,然后将一段翻转180度,再把它粘好.(学生跟着一起做).

师:刚才我说它只有一个面,(那么它是不是一个面呢?)我们一起来动手验证以下,用笔在纸圈中间画一条线,笔尖不离开纸面一直画一圈,你会有什么发现?

生:又回来了

师:说明了什么?

生:它只有一个面.

师:我们用手指沿着纸圈的边走一圈,你又发现了什么?(同学们真的很会观察发现)

师:这样一个怪怪的纸圈叫什么名字呢?

生:莫比乌斯带

师:为什么?(德1858)你怎么知道的 ?那么莫比乌斯带有什么特点呢?

12 剪

师:莫诞生以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有人就想,如果沿着纸圈的中线剪开,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让我们来猜一猜.

生1:它会变成两个圈.

生2:...........

师:要想知道它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的,我们该怎样做?

生:剪剪看.

师:为了不把它剪断,先看老师是怎样开始剪的?(强调怎样剪)注意安全.

师:剪完的同学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太不可思议了!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生:(因为莫......是扭了180度才粘在一起的,所以剪开后好像伸开了一样,是一个连着的大圈).

师:分析得很合理,那么这个大圈是不是莫.......带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吧. (沿着大圈的中线用笔一直画,看看是每个面画上了)

生:我发现一笔画完后,并不是每一个面都画上了,所以它不是莫......带.

师:确实是这样的,它有两个面,不是...................

.猜

‚.剪

ƒ.汇报(真的是两个圈,并且还套在一起).

师:学到了这里,你对莫......带有了怎样的感觉呢?

生:太神奇了

沿13 剪

师:莫......带的神奇还远远不止这些,让我们继续体会.

请拿出2号纸条,把它做成莫..........带.

师:这个莫.........带的面被平均分成三等分,我们可以沿着任意一条直线剪下去,会有怎样的结果呢?猜 剪 汇报

生:一个大圈套着一个小圈.

师:验证一下,这两个圈是不是莫.....带?怎么会变成这样?

生:中间涂色的部分变成了这个小圈,两边沿涂色的部分,剪完后连在一起,变成了这个大圈.

师:你们赞成他的说法吗?你们可真会探索、发现.

刚才我们研究了莫......带的½和13 线剪开后的情况,感受到了莫.......的神奇.

欣赏资料(1)

师:莫.......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大家想对它有更多的了解吗?(多媒体演示).

师:这是莫.......的爬梯,一只小蚂蚁在快速地往前走,这只小蚂蚁会有怎样的奇遇呢?

生:答小蚂蚁从一个点出发,最后又回到一个点,它怎么也爬不出这个爬梯......

师: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

师:请看这是中国科技馆的大厅里耸立着一个巨型的三叶纽结.这个三叶纽结就是莫.......带的原理设计的.它每天不停地旋转着美妙的曲线,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让我们享受着数学的神奇,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师:莫......带不但很神奇,它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用处呢?有些机器上的传动带就做成莫........带形状的,这样就不会只磨损一个面,使传动带的寿命提高了一倍.

课外延伸: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师:其实,莫.......带还有许多的玩法,比如:刚才我们将纸条的一端扭转一个180°,还可以.........

生:还可以扭转成两个180°,也就是360°等

师:刚才我们沿着12 线﹑13 线剪,其实还可以........,那样会是什么样子呢?

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爱课下继续探索,研究.将研究的结果写成数学日记,在全班交流,我期待着同学们会有更神奇的发现.

课后反思

我执教的这节课是数学人教版第七册第四单元后面的一节活动课。莫比乌斯带这节活动课对老师来说是很新奇的。我们以前从没接触过,对学生来说更是陌生,从没见过。参考书上对这个内容也没有任何介绍,只是在教学建议中有一句话,是让学生了解莫比乌斯带。没有现成的参考资料,网上也只是对莫比乌斯带的用途作了简单的介绍。但我把这看成了一次自我锻炼和自我挑战的机会。我们年组教师在一起商议,探讨、动手实践,根据教科书上提供的有限的内容,及亲自动手实践的经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认识莫比乌斯带;动手制作,自主探索莫比乌斯带,感受数学知识的无穷奥秘,激发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为完成教学目标,设计了2个活动,一个是沿12 线剪,另一个是沿13 线剪。

从整节课来看,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动手做”中深切地感受到了莫比乌斯带的无穷魅力,激发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以一张纸条变魔术导入,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莫比乌斯带像魔术般神奇的变化,并为学生琢磨其中的奥妙做了铺垫。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我并不是将莫比乌斯带和盘托出,而是给学生创造和想象的时空。教学生实践证明:不单是莫比乌斯能发现这个圈,我们也能够创造的。

在动手探寻莫比乌斯带的奇妙特点时,我坚持让学生先想一想,猜一猜,剪完以后再想一想: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这样,就不只是让学生动手做,还要学生动脑想,不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的意识以及勤于反思的习惯。

一般的课上,学生的动手操作多是遵师命而为,学生是操作,不是探究者,我适时地放手,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开动脑筋提出猜想,动手验证,愉快体验,它十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发现欲望。

最后的教学环节不是定位于“介绍应用”,而是立意在“创造和欣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同样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下我在品味着那几处不足。

在设计这节课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学生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做不出作品;但是如果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做完,就会严重超时。对于这样一节动手操作要求高的课,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让全体学生在一节课内完成4次操作,并且不断猜想、验证,难度很大。因此,本节课中,我采取互相帮助、启发、交流来完成教学任务,不知道这样处理是否恰当,恳请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