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笔算,也是以后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

教材通过呈现小朋友在大海边捉小虾、小蟹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加法问题,展开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的探究。

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小棒和计数器,让学生充分地操作学具,通过直观感知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有效的突破难点,为形成技能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体会算法多样化,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感受、理解计算的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水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的道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二、说教法学法

“以直观操作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数学探究”、“做数学”的环境。以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为主,来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以老师引导为辅,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自主探索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以“在直观操作中感知与抽象算理”为教学指导思想,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本环节分三个层次展开教学

1.第一个层次: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探究和学习的动力。上课开始,我用多媒体出示学生感兴趣的海边赶海情境,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分类搜集信息,然后根据相关联的信息提“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这样设计直奔主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定向质疑的思维能力,梳理基本数量关系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2.第二个层次:理解意义,揭示课题

让学生根据“一共捉了多少只蟹?”选择需要的信息,独立列式,通过不同列式的交流,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与以前学习的加法算式进行比较,自然的揭示课题。

3.第三个层次:独立思考,探索算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现代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之一,学生只有参与到实际的操作活动当中,才能真正理解算理,感悟数学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

因此,引导学生借助小棒、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算一算,自主探究算法。这样的设计,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搭建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丰富的操作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交流算法,提升优化

计算的目标不仅是基本的计算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需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交流中体会计算学习的深刻性和思考的价值,展示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因此,本环节我将引导学生按照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分三个层次展示交流摆小棒(口算)、拨计数器(口算)和竖式计算三种计算方法。

1.第一个层次:交流摆小棒,初步理解算理

首先让学生借助实物展台边摆边讲展示26+12摆小棒的过程,引导学生重点观察12根小棒的摆放位置,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摆放。

然后借助电脑动态演示摆小棒的过程,结合电脑演示的过程再次质疑:为什么要把一捆放在两捆的下面,两根放在六根的下面?

最后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摆小棒的操作过程,梳理口算方法。

师随机板书: 20+10=30 6+2=8 30+8=38

交流时从摆小棒切入,开启笔算算理直观化教学的开始。交流时紧扣“整捆对齐整捆,合在一起;单根对齐单根,合在一起”这一重点进行质疑思考,同时借助电脑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口算过程,渗透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2.第二个层次:交流拨计数器,进一步抽象算法

先让学生展示拨计数器的过程。引导质疑:为什么要这样拨珠?

再让学生不看计数器想象拨珠过程。

最后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拨珠过程,梳理口算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26+10=36  36+2=38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两种口算方法比较相同之处,渗透转化思想。

这一交流过程让学生经历拨计数器的操作过程,使学生头脑中的数位表象进一步清晰。学生在操作——思考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建构竖式算理的模型,实现了操作与思维的有机结合,为抽象竖式搭建了良好的桥梁。

3.第三个层次:交流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深入理解算理

首先展示生成的竖式个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拔计数器的过程全班尝试写竖式。

然后展示交流竖式写法。我将随机引导学生结合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程思考 :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

最后交流竖式算法。从个位算起或从十位算起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十位与十位相加,个位与个位相加”以及和(38)在竖式中的书写位置及原因。

本环节的设计让全体学生根据计数器拨珠的过程尝试写竖式,由“理”入“法”,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竖式的展示与交流中,重点放在“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理解上,较好的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实现“理”和“法”的有效融合。对于如何计算,在本节课中暂不强调从个位加起,给学生留出了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的思考空间。

(三)应用算法,解决问题体

本环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决提出的另一个问题(一共捉了多少只虾?)。订正时选择口算、竖式不同的算法进行交流。

把学生提出的另一个问题作为仿例练习,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的灵活性,体会算法多样化,及时巩固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四)联系实际,灵活应用

巩固练习是学生深化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本课我遵循由直观到抽象,由数学到生活的原则,围绕重点、难点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一是根据小棒图写算式,根据计数器写竖式,进一步打通摆小棒、拨计数器和写竖式的关系,深化对“相同数位对齐”的理解。

二是竖式辨析纠错,再计算。重点巩固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

三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独立解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个练习设计层次清晰,有效的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我将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谈收获,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提升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这样设计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有利于帮助学生把握本课的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