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听力障碍,耳聋学生只能以手代口,作为他们的“母语”——手语——既有其独特的词汇表达,又有其独立的语法规则,并且有很多地方不能与健听人的口语、书面语相一致。因而,听力障碍直接导致了聋人语文学习的障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提倡走近学生,走进生活,本文试图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入手探讨聋校语文课如何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聋生语文实践,提高聋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和水平。

若将聋校的语文教学一直局限于教科书这一狭窄的范围内,无论从聋校语文课堂的成效看,还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来看,都已显得非常落后了。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聋校语文教学也应渗透在聋生的生活中进行。

生活是聋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因此,从聋生的终身发展出发,依归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只有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聋生生活这本大书融合为一体,让聋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语文中悟生活,这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大语文教学观。

聋校语文教学生活化,一般来说,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等教学要素入手,促进聋生语文素质、生活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的整合,表现在两方面:联系生活,由生活导向新知;走向生活,由生活决定教学。新知的呈现方式寓于生活现象之中,将使聋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为自主,更为积极,更为活泼。

一方面,由生活导向新知,是指通过再现生活这一环节走向课堂。如在阅读课上有关“靖康之耻”的一文,既涉及到让学生头痛异常的历史,又涉及到许多新词难词。我在课前谈话时提到,每个人的名字的有其内涵意义,让学生说说自己名字的意思;上课导入阶段就接着板书郭靖杨康两个名字,让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去探究其意义,结果是学生学得主动,教师也较得轻松。

另一方面。从聋生今后的走向来看,他们多是走向工作的第一线。由生活决定教学,是指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感兴趣的,他们今后发展所需要的内容为重点进行教学。实际上,短短40分钟,也是无法把所有的知识将全面讲透彻的。把常用的、必须的知识与方法教给学生,如词语教学,对一些常用词可以展开来讲讲,造造句,说说话。而不常见的,生僻的字词达到理解的程度则可。这样,实用性与有效性相结合,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