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我们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为中华之 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 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 振” 的含义, 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 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 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四年级上学期处于 向高年级过渡时,学生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 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共鸣。基于以上对教材的 分析,我们将三个维度的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认识 8 个生字,自主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 主义、伯父、风和日丽、灯红酒绿、振兴中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新词,联系背景来领会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线索,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 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2、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 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之所以确定以上两条教学目标,主要考虑到为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时效性,就要 做到教学目标简明。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 20 世纪初, 学生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周恩来的生平 了解比较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把在“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 胸怀和远大志向,让学生从小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学习的信念。”定为教学重点。再 依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将“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感悟中华不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 来立志的原因”作为本文教学的难点。 由于事情发生在 90 多年前,学生对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甚少,因此我们为攻破 这一难点,我们准备先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课文言语的形象、意境、情感,紧扣“中华不振”这四个字,通过朗读找出体会中华不 振的语句,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