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做作业时经常有造句练习。造句是说话、作文的基础,句子造的生动、具体,文章自然也就生动、具体,让人爱读爱看,当然也会得到好的评价。但是,在教学的实践中,总会发现学生不重视造句练习,应付老师,不愿意思考求新,往往全班同学的句子几乎一样。如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造句。大多数同学这样造: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有的做游戏。有的同学甚至还照抄课文中的原句。更不用说造实际生活中的句子了。怎样才能引导学生造出符合学生实际的生活中的丰富多彩的句子呢?

又一次造句练习,还是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造句。我给同学们提出造句要求:造句时最好用上一个成语,能造出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并努力与同学的不同更好。一个同学站起来,抓抓头皮说:“同学们有的快乐的跳绳,有的激烈地打乒乓,有的津津有味地踢毽子,还有的做……。”我见他卡了壳,便启发说:“做游戏时兴致很浓厚叫……”他立刻反应过来,说:“还有的兴致勃勃的做游戏。”我喜不自禁,脱口而出:“你的句子可以申请专利,专利号就是018!”(他的学号是18号)。接着我转向其他同学说:“他现在拥有了这个句子的专利,其他同学就不能用这个句子了,否则就是侵权行为。”同学们哈哈大笑,愉快的气氛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喷发,于是许多具有个性的句子出来了:

“学校校园里的石头各式各样,有的像温顺的小绵羊,有的像引吭高歌的公鸡,有的像呼啸奔腾的老虎,有的像蜿蜒盘旋的长龙”

“这里的花让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有的雪白,像纯洁的雪花,有的粉红,似天边的朝霞,有的火红,如同升腾的火焰,还有恰似那出升的太阳,绚丽多彩。”

……

教学造句时的专利号,锻炼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丰富了学生语言,注意了词汇的变化。以前在教学中我也经常发现,由于孩子的模仿性很强,更由于从众心理,课堂上当一位学生回答了这个问题,再问其他学生时,只会照着前面同学的思路回答,没有自己新的思考方法,人云亦云。众所周知,学习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我不想用我的分析来替代他们的学习实践,为了打破思维定势。要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独创性,克服学生回答问题“和”现象。我特别注意要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有创新的去提问,去思考问题。只有善于独立思考的人,才能在别人习以为常的情况下,发现关键性的问题。同学们在思考问题时的广度和深度又有了进一步提高,这对他们形成创造性、求异性思维是很有帮助的。当然也拓展了思维空间,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