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期课改的实践研究不断发展和推广,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正逐步深入每个教师的心中。虽然我是第一次任教二期课改小学数学,但一学期来,在深入学习课改理念,观摩、领会和实践过程中,对二期课改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认为,二期课改中的数学教学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经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下面,就结合《数学广场——分段》的教学,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成功的经验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要想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

我是这样创设学习情境的:3月12日植树节,学校组织小朋友们去社区街道植树。小亚、小胖、小巧三人要在少年宫到电影院的马路一侧种树。如图

现在有2棵树,你会种在马路的哪些位置?学生自然而然地和他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生活中,树种在马路的哪些位置呢?可以是在路的两端,可以是在路上,也可以只在路的一端,学生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位置去摆放小树。学生在融入情景的同时,自身处于积极活动的兴奋状态,有了解他人怎么种的需要,也就会集中注意力去倾听他人的方法,比较有什么不一样。在比较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掌握了植树的三种情况。

 (二)加强动手操作,激活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展初级阶段,思维水平比较低,对事物认识只能凭借直观,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儿童“动”的天性引导学生主动操作,使其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研究小胖的种法特点时,我让学生亲自用小树在练习纸上摆一摆,体验一下小胖是怎样种树的,必须两个端点都种树。再观察此时,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由于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已经建立起了植树情况的表象。通

过仔细的观察,积极的思考,得出:间隔数=树的棵数-1。这样,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促使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主动发展。在研究小亚、小巧的植树问题时,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摆一摆、数一数,让学生愿意去尝试、探索,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认识水平掌握了方法,也使一些习惯于被动学习的学生转变为主动学习。

 (三)转变教师角色,调动学生主动性

二期课改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让我们认识到,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成教学中和学生的交往者,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点拨、引导、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积极创造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作用。

在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实践过程,而我只是在课堂教学上使学生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充分运用起来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说,鼓励学生多说,不怕学生说错,只要学生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特别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留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给他们说的机会,说的自由。同时鼓励学生多想,在探讨小巧、小亚种树规律时,我不做过多讲解,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自己看、自己想,观察比较发现规律。这样,学生才能得到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活动组织还不够到位

学生在主动操作、实践过程中,有效的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发现规律。可也存在部分学生拿着小树不知如何去操作,怎样摆放,致使他们的动手操作成为一种摆饰,没有真正起到体验的作用。

 (二)关注每位学生还不够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理解能力也存在差异。教学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学生得到了教师较多关注;而那部分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不自觉地容易受到忽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停留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属于机械记忆,不能长时间的牢记。

三、思考与重建

 (一)正确把握二期课改理念,走出理解误区

二期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如果教师为了追求“动”的效果,而忽视学生自身的能力,则学生的“动”也只是盲目的“动”。有时缺乏老师的学法指导,学生可能产生事倍功半,甚至会因此带来负面影响。教学中,我担心教师过多的讲授会不会使教学显得死板,学生能力得不到体现;但实则,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必不可少,尤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此类问题时,适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仅使学生“学会”,更使学生“会学”,这也正是“教是为了不教”。如果再上这堂课,在第一次探究活动时,进一步加强对方法的指导,如何正确理解小胖的种法,如何摆小树,怎样数间隔。而学生也能在方法指导后,体验研究的过程,从而有效避免盲目操作。

 (二)沟通教学与生活联系

二期课改的数学课程目标特别强调“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意识,植树问题正是源于生活。学生每天上学放学,路两旁种树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很熟悉的情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关注问题的探究解决,而忽视了在孩子的眼中,树是他们玩耍遮阳的地方,有学生就提出“我要把两棵小树种在一起,这样可以给路人提供休息的地方。”看来,教学不能单单考虑问题的解决,更要用孩子的眼睛看问题,密切联系孩子的生活世界。

 (三)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因材施教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各方面能力必然会得到较快发展,反之则背道而驰。课上,就有学生在讨论两端都种树的时候,已经在举一反三,思考只在一个端点种树的时候,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了。面对有差异的学生,我们必须进行因材施教,可尝试以下策略

(1)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待不同的学生,教学中可以制定差异性的目标要求,力争做到“好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

(2)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中,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把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同时出示,放手让他们独立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获取新知,使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区分不同情况下,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从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予一些帮助、指导和鼓励,逐一分析每种情况,掌握它们的规律,使他们也能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获得更多的成功,从而建立学习自信心。

通过这堂课,我认识到自己在二期课改数学课堂实践的不足。“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渗透二期课改理念”已成为我不懈努力的研究方向。我决心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一如既往地大胆实践和不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