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盥洗案例

每次洗手前我总会第一个站在盥洗室门口,“请你帮我捋袖子”孩子们纷纷把手往我前面伸,这时我意识到这种帮助只是暂时的,如果一味如此并不是真正帮助他们,反而剥夺了他们自我锻炼的机会。于是我灵机一动,对孩子们说:“我们玩‘请你跟我做’的游戏吧!”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好”。我把捋袖子的动作加入游戏之中,一边捋袖子一边说:“请你跟我这样做”,孩子们也积极回应“我就跟你这样做”,争先恐后地模仿我,把袖子捋上去了。我连忙夸奖道:“你们学得真像。”以后每次洗手前,我们都要玩这个游戏,他们慢慢都学会捋袖子了。

现状分析:

 综合上面几个案例,我们查找出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

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老人常溺爱孩子,担心孩子吃不饱或太慢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父母怕麻烦,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想办法去教会孩子,而是伸手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孩子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

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兴,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行为策略:

一、营造一个宽松、安全、温馨的家庭环境

2-3岁幼儿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家庭式的环境,让孩子有安全感。

1、做“妈妈老师”,让幼儿感受幼儿园这个温馨的家

托班宝宝最依恋的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家人,尤其是母亲的爱。因此,要使他们更快更好的从家庭的温馨和爱中走进幼儿园的生活,就需要我们创设温馨的环境、像妈妈一样爱的情感氛围。也就是托班的老师必须具有做幼儿“妈妈”的耐心和细心,才能得到他们的依恋,才能使他们更快的适应集体生活,才能和他们交上朋友。满足孩子的要求同时和他谈心,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同时,提出适切的要求……,渐渐的,他由找爸爸妈妈到找老师……当然,做幼儿的“妈妈”,只有耐心和细心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熟知他们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也就是拥有一定的教育艺术和教育实践。这样使幼儿既能得到科学的生活指导,又能获得妈妈般的爱。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