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温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第七册第 84—85页的内容。教材创设了从天气预报中获取信息的情境,目的是激活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各地的气温,发现零度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再通过读、写零下温度,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体会负数、负号的特征,从而初步的感受和理解负数。

学情分析: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负数,要建立负数的概念不太容易,但负数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那么遥远与陌生。课前,我进行了“天气预报知多少”的调查,发现所有的学生都收看或收听过天气预报,对零下温度也有一定的认识,但这样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生活化的基础之上。生活化并非数学化,因此,这节课就是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将生活化常识转变为数学化知识。在这一进程中,学生学习难免会遇到难关——如何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将是全课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搭建阶梯。

设计意图:

在设计时我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每天都接触的温度这一主题,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小组交流等方式,从认识温度的表示方式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在积极的状态下主动学习读、写零下温度;引入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从观察温度计上水银柱的高低帮助学生理解温度的高低,体会温度高低比较的方法;在学习如何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时,从两个零上温度的比较开始,逐步过渡到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由易到难,渐进突破。最后通过基本练习巩固温度的读写,创设“猜温度” 的游戏巩固、检测学生是否理解了温度的高低,将全课在学生饶有兴致、意犹未尽的状态下推向高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具准备:自制手动温度计、写有温度的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1、学生交流天气预报的作用。

2、展示教师、学生收集到的有关温度的信息。(主题图)

3、学生自由选择播报各城市温度情况。

二、探究新知

1、了解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

(1)北京-2——5℃

从这则信息中知道了什么?

板:最高温度:5℃

最低温度:

(2)零下2摄氏度的表示方法,体会负数的必要性

指名回答后教师小结:像这样一个符号和一个数连在一起,再加上单位名称℃,就是-2℃。-2是一个负数,零下温度可以用负数表示。

板:-2℃

2、零下温度的读法

-2℃可以读作零下2摄氏度,还可以读作负2摄氏度。

3、感受零下温度

-2℃是什么意思?对-2℃有什么感觉?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