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大明湖小学 张洪英

【教材简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通过让学生经历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使学生尝试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进行方法优化,从而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12—115页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陌生,但依据以往的知识基础和数学活动经验也是可以解决的。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列举法、方程法、猜测调整法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其中又以方程法的思路最好理解。但因为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方程都比较简单,所以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也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原来接触过此类题目,大多直接采用“假设法”,但这种方法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我在这节课中借助“长腿”这一模型以画图的形式把假设的思想方法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在用模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假设这一思想方法的内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我国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解法的巧妙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经历数学思想具体化的过程,构建数学模型。

【教学重点】

1、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通过画图操作构建数学模型,并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设计意图】

这节课所采用的“长腿法”实际上是假设法的一种。因为假设这种思想方法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不能被所有学生所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这里借助“长腿”这一模型把假设的思想方法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用模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假设这一思想方法的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2分、5分硬币若干。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①猜

师:这个盒子里全都是2分和5分的硬币,从中任意拿出5枚,谁来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钱?(1角,1角3分,1角6分,1角9分,2角2分,2角5分)

生1:可能是1角9分。

师:你怎么想的?

师问:他猜的这个结果,有这种可能吗? 生:有可能。

师:你猜是多少? 生2:我猜的是1角6分。

师: 有这种可能吗? 生3:……

师:大家猜的都有可能。 你觉得这些钱最多是多少?最少呢?

所以,我手里的钱应该在10——25分之间。

(师张开手掌,让第一排同学看,出示答案:是多少钱,)

师:在这个范围内吗?谁猜对了?

②想

(再从盒子里抓一把)

师:现在我手里有7枚硬币,一共23分,谁知道这里面有几个2分的、几个5分的呢? (看来有的同学能猜出来,还有的同学没有思路,不过没关系,等学完这节课相信你就能很轻松的解决这个问题了)

(修改原因:课前交流在原有“猜”的基础上增设“想”的环节,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学习兴趣,渗透本节课的数学思想方法,使课前交流与新课内容联系更加密切,为新课的导入埋下伏笔。)

③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上课?上课!

一、推导算法、构建模型

1、口述题目,创设语言情境:

师:在神奇的动物王国里,有一所美丽的大房子,里面住着鸡和兔,数了数头有5个,腿有16条。聪明的你,知道有几只鸡,几只兔吗?

师:题目中还藏着两条信息呢,想一想,是什么?(鸡2条腿,兔4条腿)

(修改原因:原有图片投影打出的效果不清晰,对问题的导入帮助不大,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从中提取所需数学信息有一定的负作用,因此直接改为口述题目,设置语言情境。)

【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条件明朗化,便于学生分析。】

2、 尝试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师:把你的解题过程记录在本子上,做完以后先验证一下看看符合题目要求吗,再和同位交流一下。

(修改原因:原有小组合作虽然有利于学生互相探讨,但在这一环节优势不明显,反而容易干扰学生思考。因此改为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之后的同位交流是学生互相启发,产生思维共鸣。)

【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3、 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 列举法(列表)

0

1

2

3

4

5

5

4

3

2

1

0

总脚数

20

18

16

14

12

10

师:大家先来验证一下,…答案对不对?

像这样把各种情况都列举出来的方法叫做列举法。(板书:列举法)

谁用了列举法?请举手。 还有不同的做法吗?

② 假设法

学生讲解:方法一:假设都是兔子,共有4×5=20条腿,现有16条,20-16=4条腿,一只兔子比一只鸡多2条腿,所以鸡有4÷2=2(只),兔有5-2=3(只)

方法二:假设都是鸡,共有2×5=10条腿,现有16条,16-10=6条腿,一只兔子比一只鸡多2条腿,所以兔有6÷2=3(只),鸡有5-3=2(只)。

师:有没有问题要问他? 学生质疑,答疑。

师:这种方法叫做假设法。(板书:假设法)

用了这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 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③ 方程法

解:设有x只兔,鸡有(5-X)只,

4X+2×(5-X)=16

4X+10-2X=16 鸡:5-3=2(只)

2X=6

X=3

师:这是用了方程法,(板书),用这种方法的请举手。

④ 画图法(图略)

⑤ 猜测——调整法

先猜鸡有几只,兔子有几只,再根据腿数来调整。

(修改原因:增加验证环节,先来明确答案的争取性,然后对方法进行小结,凸显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师:大家的方法都很好,老师这里也有一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叫“长腿”法,听说过吗?一起来看。

4、 画图,生成长腿法

(1)先画5个圆,这就是5只动物

师:这里有16条腿。想一想,要给这5只动物长腿,应该怎么长?生思考。

(2)师:(停几秒钟)谁上来试试?

学生给鸡兔长腿(直接长;或先猜着长再调整;遇困难,师:谁上来帮帮他?)

师:大家注意观察。

(3)(学生给鸡兔长完腿后),师:我们先来验证答案,···对不对?

你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应该怎么给它们长腿呀?

(4)师:大家有问题想问他吗?

(①为什么第一次长两条腿?②剩下的腿都是谁的?③为什么一个头上再长2条腿呢?④怎么知道再长几次?)

(5)师:这就是“长腿法”

(修改原因:以学生的基础来看,自己尝试画图长腿是可以实现的,虽然这种情况仅限于思维较活跃的学生,但却能使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且学生之间更容易进行思维上的交流,对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提高,因此,把教师引导“长腿”改为学生自己尝试“长腿”。)

师: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给这5只动物长的腿。

同位两个互相说一说长腿的过程,边说边用手比划着画一画。

【把长腿法用画图的过程呈现出来,使学生亲历学生构建模型的过程。】

2、如果笼子里的鸡和兔子共8只,腿26条,鸡兔各几只呢?

师:用刚才的长腿法画图来试试,可以同位两个商量着画。

学生自己画图。

展示学生作业

师:我们让他来说一说:一只动物先长几条腿?一共长几条腿?还有几条腿?一只动物再长几条腿?为什么?能长几次?怎么想的?

师:谁还有问题要问?

【学生自己尝试画图,体会模型的应用。】

6、揭题: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 “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鸡兔同笼)

7、介绍《孙子算经》

我们做的这种鸡兔同笼问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出示《孙子算经》资料)

《孙子算经》约成书于1500多年以前,现在的传本共三卷,是我国古代一本非常著名的数学巨著,里面记载的许多数学趣题和解题方法要比西方国家早1000多年,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8、其中下卷第31题可谓是“鸡兔同笼”问题的始祖

(1)课件出示:下卷31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师:谁能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2)学生说题意,师板书:35只,94条腿

(3)自己试着画图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画图。

师:35只鸡和兔,一个一个的画麻烦吧?有没有好一点的办法可以让图简单点呢? 生:…

师:这样行不行?(板书,使用省略号的画法)

(4)学生展示,讲解。

(5)想一想,长腿的过程用算式怎样表示?写在你画的图旁边。

(6)大家有问题要问吗?(或师质疑:这个“2”怎么来的或“这一步求的是什么”?处理“4-2=2”的问题)

【在画图的过程中使用省略号,是模型进一步精简的体现,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生展示:

问:第一次一共长了几条腿?你怎么知道的?用个算式表示,板书:35×2=70,

还剩多少条腿?列式:94-70=24(条),每只兔子再长几条?4-2=2(条),有几只兔子?24÷2=12(只),鸡:35-12=23(只)

(7)师:你能把这些小算式整合成综合算式吗?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展示,说每一步的含义。

板书:

兔:(94-35×2)÷(4-2)=12(只) 鸡:35-12=23(只)

9、小结:

①师:刚才我们做的题目有什么共同点?

②长腿法和假设法的联系

师:(边讲边板书算式)假设都是鸡,共有腿数35×2=70(条),原有94条,相差94-70=24(条),每只兔子比每只鸡多腿:4-2=2(条),用一只兔子替换一只鸡,一共可以替换24÷2=12次,所以有兔12只,鸡35-12=23(只),你会发现我们的长腿法和假设法有相通之处,但是用长腿法画图理解起来更简单。

(修改原因:增加对题目特点的小结,使学生更加明确“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

二、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一)出示题组,说联系

1、 “龟鹤问题” (师:“鸡兔同笼”问题传到日本时就变成了“龟鹤问题”)

课件出示(指名读): 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龟、鹤各有几只?

师:想一想,龟和鹤,鸡和兔,有什么相同之处吗?生:…

师:会做吗?

2、(课件出示)有四轮小轿车和十轮大卡车共20辆,共152个车轮,各几辆?(1)师:此题中的事物与鸡兔同笼之间有什么联系?

(2)生先思考,同位互说,指一生说说。

师:想一想,每辆车先安几个轮?再每一辆车安几个轮?

3、(课件出示) 38人租了8条船,每条船都坐满了,每条大船坐6人,每条小船坐4人,大、小船各几条?

(1)师:此题中的事物与鸡兔同笼之间有什么联系?

(2)生先思考,同位互说,指一生说说。

【使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明确题目条件和鸡兔头和腿的联系。】

(修改原因:将题目逐一出示分析,使学生更加明确题目和鸡兔同笼问题的联系,并能用画图解释。)

(二)独立解决,自我检查。

1、师:以上三个题,请大家任选一道题来做。可以用画图长腿法来做,不用画图直接列出算式来计算也可以。做得快的同学可以多选几道来检验自己,做完后和同位交流一下。

2、学生选题,解答,自查,同位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

师:选第1题的同学请举手。指名来给大家讲一讲。

我们先来验证答案,师:做对的同学把手举高。

……

【培养学生自我检查、善于思考的能力,产生思维碰撞,进行方法模型的优化,教师也借此了解学生的不同情况。】

4、解决硬币问题

师:现在再看课前的硬币问题,很简单了吧?用最快的速度算出来。

【处理课前交流时出现的问题,使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加明朗,使课堂首尾呼应】

三、课堂总结,优化模型

师:学完这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先和你的同位说一说。

谁愿意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

【通过整理本节课的收获,使学生巩固“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使之真正成为个人经验并能加以应用,深化对假设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现在老师这里有一道重量级的题目,有没有勇气挑战它?

课件出示题目:

松鼠妈妈采松子,晴天每天采20个,雨天每天可采12个,它一连采了112个,平均每天采14个,这几天中有几天是雨天?

【给出稍有难度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有利于激起他们研究的兴趣,课下继续解决问题,将有限的数学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