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似乎是“年年岁岁花相似”,但毕竟又是 “岁岁年年人不同”。有幸两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初识《草原》,让我举步维艰;再遇《草原》,使我得心应手。这正是多媒体的恰当运用,让学生主动与知识牵手,让课堂呈现勃勃生机。

在两次教学之前,我都进行了学情调查,我和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到过草原,对那里知之甚少。初识《草原》是十多年前,虽然对文中优美的语言进行了重点体味,但毕竟教学手段的单一,只是浮于表面,学生的体会并不深刻。对于一些重点词语如:“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渲染”、“勾勒”用了比较法、图画法,诵读法……也不理想。毕竟文中的景物与我们的学生生活实际相距甚远,同学们对课文中所描写到的场景只有感官上的表象认识,因而造成对课文的理解不深入、不透彻。现在的孩子因为电视、网络、文字等的丰富,了解的草原比十几年前的孩子要多些,有的也到过草原,但对草原的感受也是有限的,对文中的重点词句的了解仍是个难点,而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我尝试着通过多媒体突破重难点,走出十几年前的困境。

一、创设情境,感染学生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找了大量的教学课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我首先以腾格尔的一首《我的天堂》导入,让学生产生疑问:腾格尔所指的天堂在哪里?为什么称之为天堂?然后,多媒体课件演示大量的蒙古草原风景图。学生对这些画面表现出了极浓厚兴趣,都全神贯注地欣赏着。虽然我们的学生没有机会去实地参观蒙古草原,但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学生仿佛真的置身于茫茫草原之中了,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翘首凝望,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草原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多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诸多问题学生便很有兴趣地去探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提高了。我继续演示课件,向学生展示了本课知识的外延——蒙古的人文风俗。其中包括学生感兴趣的马术和摔跤术等等,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