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这座城市距离他们遥远,一切都在想象之中。所以要让学生对课文真正理解,对维也纳多一些了解,就需要大量的资料补充。所以,在教学本篇课文时,我除了做课件,补充大量维也纳的风景图片、歌剧院金色大厅的图片以外,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

预习作业如下:搜集在维也纳成名的音乐家名字;搜集莫扎特、贝多芬、海顿、约翰斯特劳斯、舒伯特的有关生平资料和他们创作的著名乐曲,有条件的上网听一听这些名曲。准备课上交流。

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维也纳是古典音乐的摇篮”这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来说说“有哪些音乐家在这里度过了大部分音乐生涯?”学生因为事先搜集了资料,所以说了许多,而且由于课前对这些音乐家的生平都有了初步接触,课堂上我让学生介绍这些音乐家时,学生挺感兴趣的。其中,还有个插曲,为对学生情况进一步抽测,我问学生:你知道音乐神童是谁么?音乐之父是谁?课堂上气氛比较活跃。这样加深了文本的宽度和厚度,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不是在一个层面上的了。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维也纳的许多街道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我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看了许多图片,给他们以视觉冲击后,我问学生:假如你来到维也纳,那么你看到了哪些街道、公园、剧院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请你来说说他们的名字?因为学生搜集了不少音乐家,所以这里让学生想象也就有根据了,学生不是胡编乱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