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情可抒。尽管我们在指导时从审题立意、布局谋篇到遣词造句讲得头头是道,但学生还是写得空洞单调,干巴无味。因此,我们语文老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爱写乐写。

一、缺乏生活积累──丰富生活体验

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与积累,作为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如精心安排每个节日。春节搞个慰问活动,让学生帮助军属做好事;三八节,给妈妈送份礼物写封信;再如周末,布置一些生活作业,像做一道菜,洗一次衣服,做一件小制作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支农,帮农民插秧、割稻子,锻炼几天,出一身汗,滚一身泥,体验劳作之苦,凡此种种,不但能积累材料,还能学到和收集到来自群众的鲜活的口头语言。这样,习作时,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苦差事”就会变成“愉快事”。

二、缺乏语言积累──多读多诵多摘记

学生害怕习作的另一个原因是缺少语言积累,语言贫乏。而导致其语言贫乏的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为了应试,语文教学成为语言文字的游戏。不从本质上认识语言积累的重要,不从实际行动上引导学生对语言的积淀,就会使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成为一句空话。

三、缺乏构思技巧──学点构思之法

小学生习作虽是自由表达,但仍须学些构思技巧,以丰富自己的写作经验。如何学?一是在课堂上从教科书中学,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布局篇的;二是在课外阅读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必定有限,要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阅读量,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捕捉文章的写作特点,习得构思之法。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就可模仿其“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特点描写《我们的校园》;在阅读类似于《落花生》这样的素材后,就可进行借物喻人的练笔等等。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能习得构思之法,就能把话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把对象写准确。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