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从中构建数学知识,理解和创新数学知识,在实践、交流、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经历学习过程——动手实践

“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这句话您一定知道,它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经历深刻的体验,便可感悟新知识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在数学“角的大小比较”时,我在课前布置给学生每个人都用图钉和硬纸片做一个“活动角”,我自己也做了一个大一些的作教具。上课时让学生自己转动 “活动角”的两边,初步感知“角的大小”的概念,在此过程中感受“角的大小变化”,让学生自己概括说出:角的大小与这个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只与这两条边的张开程度有关,张开的越大角越大;反之,张开的越小角越小。这个知识是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实践获得的,自然是理解的深刻、透彻,也为今后有关角的知识的继续学习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通过探索,促进自主学习

“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应是学生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主动学习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步获得的,是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教师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只充当“合作伙伴”的角色,只要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就鼓励学生自己大胆的动手做。

例如,我在教学“租船”一课时首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寻找信息:每条船每时3元、每条船限乘4人;提出问题:21个同学至少要租几条船?接着就放手给学生自己解决,不一会儿学生就列出了解决问题的算式:

21÷4=5(条)……1(人)

答:至少要租5条船。

于是我就用小棒代替同学,用圆片代替小船,“带”着同学们去“游玩”,还没有出发就听见有一个同学小声地说“坐不下”,接着有很多的同学都皱着眉头跟着 “是啊!”我就故作不解的说,“不会吧,这不是我们自己算出来的结果吗?这是怎么回事啊?”瞬间就把同学们带到实际与知识的冲突中去,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很快的找到了“实际生活”和“数学知识”的融合点,为“数学知识”指导“实际生活”作了有力的见证。学的知识有应用价值,使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极度高涨,激起强烈的学习欲望,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