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级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这篇文章以朴素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赞美了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启发学生学习他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深入体会文章步步深入表现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读通、读顺课文,理解“盛会”、“风行”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经过,并能简要地复述。

能力目标

1、练习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能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

2、能整合全文内容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诺贝尔身上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不畏艰难、不断探索、造福人类的精神。

说学情:

学生已是高年级了,具有初步领悟文章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以读为本,紧扣语言文字训练,体现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同时,根据本文的特点,采用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以读为本的精神。

说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说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知人物形象。

教师设疑提问: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最离不开什么?是谁发明了的?让学生说说他是谁,引出课文主要人物——诺贝尔,师板书,生齐声呼唤这位老人的名字,读后你想知道什么?

(这样设计,因为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从题目入手,使学生养成读文先审题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过程,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解决部分问题,然后把余下的问题归纳梳理,最后确定为两个重点问题。

1、 你觉得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2、 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师生带着这些问题学习,针对性强,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会主动参与、探究。)

三、重点研读,深入理解。

1、课文5至9节集中表现了诺贝尔从事科学研究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学这一部分,可以放手让学生潜心自读,找出触动自己心灵的地方认真体会,然后再读读议议,力求读出自己对语言的感悟。

(这样做一方面可帮助学生直观地积累,另一方面可激励学生积极地表达。)

2、“毫不气馁”是文章中的一个重点词语,也是诺贝尔精神的最好诠释。教学时,在词语朗读的基础上聚焦到“毫不气馁”上,然后,再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诺贝尔在研究炸药时有哪些感人的画面让你深深感受到了他的毫不气馁?请学生边读边用“——”找到相应的句子。

(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学生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在朗读、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才能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人文内涵。)

3、最后,抓住三个最感人的画面,通过读、悟、文本拓展、感情朗读等方法,具体、形象、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进一步感受诺贝尔的精神,感受到他为了发明炸药,投入了“整个生命”。

4、小组合作学习。

在赏读完课文之后,我选择一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所观点,如:诺贝尔发明炸药为人类的生产生活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诺贝尔死后,大量的炸药也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如果诺贝尔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由此进入最后一段的学习让学生读读议议:透过这份遗嘱,你明白了什么?

(进一步体会诺贝尔博大的胸怀,奉献的精神和对全人类的热爱,感受他伟大的人格力量。)

四、回归整体,深化感悟。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交流知道的象诺贝尔一样的科学家。

(既锻炼了学生口语,也积累了知识。)

五、拓展延伸,复习巩固。

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字的小传(主要写明人物的生卒年月,国籍、身份、主要成绩和贡献,目的在于熟悉课文,训练写的能力)。

说板书设计:

为了使文章脉络清晰,让学生一目了然,有利于领悟重难点。

总之,本课教学,我重情趣激发,重体验感悟,重语言积累,重习惯养成,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