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读通、读顺课文,认识“懿、旌、匿、氅、麈”等字,理解文章大概意思。

(2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怎样一件事。

(3)以“智”为切入口,学生在读读、找找、说说当中感受孔明“沉着冷静、巧妙布置、料事如神”的智者形象。

(4)培养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初试课外自主阅读。

教学难点:

较有节奏、有感情的读文言文,并感受孔明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习过《草船借箭》这篇文章,见识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诸葛亮在历史上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历来被看做是智慧的化身。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和他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孔明智退司马懿

二、初读文本、读中悟意

1、学生放声再读文本。

2、指名学生朗读(适时纠正评价)。

3、说说课文大意。

4、议议读懂文言文的方法。(看注释多读 查资料联系上下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5、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孔明是在什么情况下智退司马懿,结果怎么样?

(起因 兵力悬殊)

(结果 兵皆退之)

6、这篇课文总共才两个小节,刚才我们还没有读到的地方看起来是事情的经过部分了。(板书:经过)

谁来读读这个部分。(指名3生)

重点指导:(1)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师:这句话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难读的部分在于老师画线的这部分,这句话断句断在哪里呢?谁会读?

①“/” ②读

(2)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①划线部分该怎么读呢?先理解一下意思。于:在到

②谁能说说划线部分的意思?

③理解了意思就知道断句断在哪儿了。

④谁来读一读。

⑤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好吗?

三、再读文本、感受形象

1、同学们刚才已经较好的说出了课文的大意,这大意在课文的题目就已经做了精炼的概括。再读课题,你们觉得题目中哪个字最为关键?(圈“智”字)

2、孔明之智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呢?再读文本,找找划划。(在“智”字下打个大问号)

3、交流学习,随机通过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4、找到句子,朗读、讨论形成板书。

5、朗读孔明布局的整段话。

四、整体感知、升华情感

1、孔明的空城布局实在巧妙而周密,课文中除了这体现孔明的“智”,还有哪也能反映这个智”字吗?请读读课文的结尾,再次找找划划。

2、交流,出示句子,谈谈感受,板书(料事如神知己知彼)3、同学们如此精妙的空城计,诸葛孔明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出来的?读读开头几句话,我们会再次看到他的智慧。

4、交流学习,分析形势、双方军力对比,众官惊慌神色与孔明冷静对比(尽皆失色临危不乱)

五、总结:

这篇课文就是通过孔明的语言、动作的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突出孔明的智。孔明之所以能够智退司马懿,是因为他纪律严明,临危不惧,知己知彼,胆识过人。

六、作业:孔明足智多谋,胆识过人的故事在《三国演义》里还有很多,你知道还有哪些?那你们赶快去读读这些故事吧,去感受一下罗贯中笔下的艺术魅力吧。

板书设计:

孔明智退司马懿

↗ ↑ ↖

沉着冷静 巧妙布置 料事如神

↑ ↑ ↑

尽皆失色 尽皆隐匿 尽皆退去

课堂练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出古文的韵味。

作业安排:

孔明足智多谋,胆识过人的故事在《三国演义》里还有很多,你知道还有哪些?那你们赶快去读读这些故事吧,去感受一下罗贯中笔下的艺术魅力吧。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人教版课本、教学参考书、ppt课件

自我问答:这是一篇略读形式的古白话小说。 教学中,我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就快速聚焦到题眼“智”字,然后围绕这个“智”字展开教学。整个课堂教学流程向心力强,学生通过找句子,读句子,说体会等方式充分感受孔明“沉着冷静、巧妙布置、料事如神”的智者形象。我想学生对诸葛亮的形象已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但对对这一历史事件未必有全面的认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让他们多多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否则他们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也会影响到他们对历史的正确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