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问”的权力还给学生

东坡区崇仁中心校 李艳萍

新时代,新课程标准,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老师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教育方法。老师不能再居高临下,独揽“问”的大权,而应尊重学生,把“问”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做“问”的主人。

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老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看似气氛热烈,好像学生动起来了,实际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在走,学生的思维往往局限于老师课前所设计的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和思路,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是一种接受式学习。这样学生的个性受到束缚,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和老师都要转换角色。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变被动为主动,变“老师要我学”为“我要学”。老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权威,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参与者和指导者。老师是个引路人,要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唤醒学生的创造心灵。学生有了主动性、积极性和活跃的思维,利于学生随时质疑。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有的发明、创造都和对“疑问”探索追寻、实践创新分不开。如:木匠祖师爷鲁班发明锯就是因为草划破了他的手,他便开始探索草为什么会划破他的手,最终发明了锯。因此把“问”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做“问”的主人,勇于质疑,善于解疑,有利于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让学生在情境中质疑。

学习中质疑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一种心理需要,同时学生特别关注自己或同伴提出的问题,讨论时格外投入。学生处于轻松的心境,思维活跃,才能点燃求知的欲望。平等、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发问,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亲合力。因此创设情境,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形成较强的参与意识。学生强烈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勇于发问,勤于发问,善于发问。《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上课就说:“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特殊的小客人。”同学们环视了教室,没有发现什么,看着同学们疑惑的目光,出示大屏幕“小萝卜头”的图片,你以前认识他吗?请说说你印象中的“小萝卜头”。今天 “小萝卜头”来到了我们身边,(大屏幕出示“小萝卜头”的生活片断。)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创设情境,激起同学们思维的火花,同学们一个个踊跃质疑:①为什么“小萝卜头”那么小就被关在牢里?②“小萝卜头”不像人的名字,难友们为什么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③“小萝卜头”在牢里怎么生活的?④“小萝卜头”和我们一样大,他应该上学,可他在牢里怎么学习呢?……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