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11届3中全会以来,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先导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巨变。随着广大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精神文化和体育的需求也日益迫切。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农民体协,农民体协深入农村,为开展农村体育做了大量工作。从1985年开始的全国“争创体育先进县”活动,至今已有5批468个县跨入先进县行列,占全国县级单位的21%,争创活动在我国农村体育发展中起到了“龙头”作用。近几年来,我国农村体育活动开展逐渐走上了社会化道路,社团和乡镇主办的体育活动次数大大超过县体委,农村体育设施基本建设状况有了较大变化,55.71%的县拥有篮球场,54.5%的县拥有田径场,29.86%的县拥有游泳池,25.4%的县拥有训练房。全国县级下设的体育社团达131种,各种体育社团共办体育,农村20,645个乡镇配备了专(兼)职体育干部12,356名,各种辅导部、指导部6,424个。

3影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3.1经济因素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体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必然要以经济为基础,无论发展规模还是发展模式,都要受到经济的制约。当前制约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经费缺乏。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够高,特别是包括家庭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不发达。在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情况下,经济状况与个体的体育行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作为最重要的经济指标,它不仅反映综合国力的经济总量,而且反映了按人口平均物质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在某一时期新创造的价值。根据《1996~2010年中国社会全面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魏礼群主编,1996)所预测的2000年和2010年的人均GDP可知,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以每年8~9%速度递增,这一高速度在本世纪末还将继续保持下去。而在2000~2010年,由于基数变大,再保持8%左右的高速度恐难以实现,但其发展速度可望仍将保持在6.0%左右。可见,到2010年我国经济实力将大大增强,这必将为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条件,为社会体育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人口因素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口发展既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反映社会发展状况,又有自己内在的发展规律。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社会体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发展与人口息息相关。按照12‰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中线)估算,到200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2.89亿;2000~2010年按9.0‰中线标准估算,人口将达到14.10亿(魏礼群主编,《1996~2010年中国社会全面发展战略研究报告》,1996)。人口总量膨胀与经济水平间的制约关系,在下世纪初对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