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幼儿的心灵是每位幼儿教师的渴望,打造成功的教育是每位教师的梦想。在这样的渴望和梦想下,我探索着如何走近孩子,实现有效的教育。一学期的实践,让我成功地走近了孩子,感受到了孩子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用关注法走近孩子

需要用关注法才能走近的这些孩子,大多十分内向。他们不爱说话,但很敏感。面对老师的表扬,他们不像其他孩子那样有明显的反应。如,“笑起来”、“跳起来”,但也并不是无动于衷。我班的缪世博就代表着这样的一群孩子。

缪世博最擅长用积木拼搭不同造型的东西,火车、摩托车、滑梯……一块块积木在他的手下都似乎有了灵性,充分展示着他的才华。在一次搭积木比赛中,缪世博利用雪花片成功地拼搭出了一列小火车。我以异常惊喜的语调鼓励大家看他的作品,结果他一下子遮住自己的作品,并很快拆掉了。我有些茫然了:难道他不喜欢表扬,不喜欢得到五角星,不喜欢得到同伴的掌声吗?

接下来的日子,我每天关注着缪世博,想要揭开这个谜。在一次角区活动中,我发现缪世博又用雪花片插了一列小火车,比上次的作品更加精致,更加耐看。我这次不敢莽然行事了,用眼神微笑地注视他,鼓励他。他佯装不见,继续专心地“工作”。一会儿这小家伙皱起了眉头,看来遇到困难了。我上前一看,果然,他搭的车轮不成功,不能变成一个圆形。我在后面轻轻地说:“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的眼镜是怎样插的?”一语提醒了他。他重新插了起来。也许他的这种默默的、专心致志的、持续的工作就是对我的表扬的最好的反馈。

由此,我想起了班内这样的一类孩子:和大家一起念儿歌的时候,大方快乐;老师一走近或者请他一个人当众表演,马上像换了一个人,一声不吭了。要走近这样的孩子,关注是最好的方法。于是,目光的注视就是我们交流的最好的方式。带着深深的关爱和细心的观察,让我几乎可以揣摩出什么时候他希望我帮一把,什么时候需要我的鼓励和赞赏。我们成了一对特殊的朋友。

用对话法走近孩子

这些孩子平时就愿意和小朋友说说悄悄话,经常粘在老师的左右。他们活泼,愿意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尤其是得到老师的呵护。张晨龙小朋友就是这类孩子的缩影。

每天他都是快乐的,中午时间更是他快乐的天堂,粘在老师左右话语不断:“老师,我爸爸昨天开了新的汽车带我去兜风。”“老师,今天早上奶奶要我吃早饭,我就是没有吃!”“老师,我不能吃蔬菜的,我吃了要恶心的!”在孩子的喋喋不休中,我便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了:“今天早上,老师也没吃早饭。上午,我都饿得肚子痛了。”“是呀,其实,我也很饿的!”“樊老师明天早上一定要早点起来吃早饭了,不然,我的肚子要哭的。”我边说边做动作。张晨龙看了哈哈大笑,还有模有样地模仿我:“明天早上一定要早点起来吃早饭了,不然,我的肚子要哭的。对了,还营养不好呢?上次你上课说的!”“对,对,以后我们一起坚持吃早饭。”第二天,张晨龙的奶奶一早就来报喜讯:“老师,你昨天跟晨龙说了什么话,今天他主动吃早饭,一改老毛病!”我快乐地笑了。瞧,在寻常的对话中,我走近了他的心中,成功地教育了他。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