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

《渔歌子》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中的一首词。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读来让人分明感受到作者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土心情。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夫,而是水乡二月桃花汛期之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空中白鹭,两岸桃花,色泽鲜明而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澹泊、悠然脱俗的情趣。

【设计思路】

依据课标、词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设计上,以品读词之美,领悟词之情为主线;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抓住词眼、想象画面、联系背景,让学生有层次、由浅入深地细细斟酌,从读中领会张志和追求的“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境界,感受诗词的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词中的美景,体会“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想象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古诗词的学习方法,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感悟“不须归”;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欣赏词中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及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词中的美景,体会“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感悟“不须归”的内涵。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PPT,了解学情,制定学法、教法。

学生:预习诗词。

【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说说对词的认识,了解学情。

一、检查预习,初步解词

1.检查读词,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2.穿越时空,初步了解词的内容。

(1)了解词的时空背景

这首词写的时间?——(春天)从哪儿看出来?(桃花)

词中写的地点?——(西塞山前)

(2)找词眼

①找到词中一处写词人的内心的地方。(不须归)

②说说理解。 [ “须”:通“需”,需要;“归”:回。]

③引读“不须归”

二、品读“不须归”——深究不须归的原因

(一)第一层原因——景美

1.抓住词眼,了解词中大意

(1)读词,用笔划出词中表达不须归的原因。

(2)学生读词,圈画。

(3)汇报:词人为什么 “不须归”?——勾勒出词中美景

教师在学生汇报景色的过程中,相应地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勾勒景色。

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鳜鱼”——出示图片了解。

“箬笠”、“蓑衣”——看图片,观察字形,联系《江雪》中“孤舟蓑笠翁”一句理解词义。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