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南北不同地域的稀粥风俗。

过程和方法:

品味文中描写各种稀粥特点的词句,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表现事物特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稀粥特殊、深厚的情感,感受稀粥背后所承载的悠久历史和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文中描写各种稀粥特点的词句,体会作者对于稀粥特殊、深厚的情感。

三、设计说明:

本文结构层次清晰,脉络分明,作者回忆了伴随自己成长的有关稀粥的生活画面,通过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稀粥的变化,流露出对稀粥特殊、深厚的情感。稀粥是中国百姓赖以生活的必需食物之一,稀粥在中国有着源源流长的历史,稀粥伴随着中国人民度过了许多特殊的年代。本堂课旨在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稀粥这种极富中国特色的食物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感受稀粥在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内心唤起传承稀粥文化的责任意识。文中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考虑到预备班学生在理解上会产生困难,因此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制作小报来了解一些背景知识,通过亲自烧粥获得情感上的体验,从而对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情感有更深刻的体会。

为了渗透二期课改的理念,方法上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变被动接受性学习为自主探究性学习,学生通过选择阅读自己喜欢的语段,圈画自己认为描写精彩的语句,分析感受作者细腻的语言特点,通过比较分析南北稀粥的差异,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表现事物特点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说明

话题导入

两分钟讲话,教师点评并引出话题:你是否喜欢喝稀粥?请你谈谈喝稀粥的感受。

聆听演讲、点评

自由交流喝粥的体会。

通过交流喝粥感受,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

整体感知

作者走南闯北,几十年中一共品尝过多少种粥?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品尝的?用简练的语言概述作者的喝粥经历。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简要概述作者的喝粥经历,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文章篇幅较长,但结构层次清晰,脉络分明,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理清结构,梳理脉络,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精点读析

1、文中对于各个时期各种粥的描写别具特色,圈划自己最喜欢的语段,品味重点语句,说一说,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的哪一种粥 ?作者是如何来描写不同粥的特色的?引导学生品味词语,揣摩写法。

2、结合分析,归纳南北方稀粥的差异。教师适当点拨。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精读,通过圈划描写精彩的词句,体会、学习作者调动各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各种稀粥特点的写作方法。

2、结合文章内容,归纳南北方稀粥存在的差异,在老师的帮助引导下,领会稀粥差异背后蕴含的南北方人文内涵的差异。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沉浸在文本中,反复品味揣摩语言,深层把握课题中“南北味”这三个字的含义,为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打好基础。

情感探究

在分析了文中对各种稀粥具体描写的基础上,思考:作者对于稀粥究竟具有怎样特殊的情感?作者是如何来表现的?教师作引导点拨。

圈划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揣摩、体会不同时期作者对稀粥的情感变化历程。

不同时期作者对稀粥的情感认识有着不同的变化,这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学生要正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必须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课前可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三个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

归纳主旨

在探究情感的基础上,归纳稀粥的深层内涵,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所在。

学生结合文本思考、归纳。了解“稀粥背后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这一深层内涵。

这是全文理解的难点,教师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作补充和提升归纳,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旨。

深化延伸

作者认为,稀粥是贫穷的产物,是时间的产物,现代许多家庭逐渐淡化了粥 ,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你觉得随着时代的发展,稀粥最终会消失吗?

学生讨论时教师巡回、倾听。

四人为一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可结合课前自己烧粥的经历谈感受。

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周末时间烧粥,加深情感体验,通过查资料、做小报了解稀粥的历史与文化,这一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更好地领会稀粥文化的内涵,深化对文章主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