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点分析:

1、教学内容:

《年月日》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44-47页的内容。

2、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已经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时间单位年、月、日及相互关系;判断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方法。教材力图体现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例相结合,融知识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

3、教学目标:

对于一个三年级学生来说,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知识虽非一张白纸,但由于它们都比较抽象,学生不易感知。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以教材为依托,网上素材为背景,根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设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

(2)能力目标:能判断任意一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探究来获取新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并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德教育。

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分清每个月、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教学难点:知道大月小月,学会判断某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二、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本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在动手操作中"实践"数学;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在学法上,通过学生观察--质疑--讨论--验证--总结--概括--应用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教具、学具:CAI课件、计算机、表格 、年历卡、计算器、水彩笔等。

四、课前准备:课前让学生上网或其它途径收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教 学

环 节教  学  活  动设 计 意 图

(约4分钟)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因为这是年月日的起始课,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我利用让学生听歌的形式引入课题。通过询问学生和他们父母生日,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的思想品德教育.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