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新中国迎来六十华诞的2009年,伴随新中国一起成长的北京第一机床厂也正值成立六十周年。时间向前倒推五十年,1959年,在北京第一机床厂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台数控铣床。

和很多产业相比,机床产业算不上大。但从无到有,从“依葫芦画瓢”到自主研发,60年来,作为装备制造业乃至整个工业发展的“母机”,新中国的机床工业支持并见证了我国的成长与壮大。

1958年,中央提出了“赶超英美”的口号。正是那一年,国家把研制数控铣床的项目交给了清华大学和北京第一机床厂,任务代号确定为“102任务”。数控铣床的研发分四部分:机床的液压系统由精仪系负责;数字控制部分由自动控制系负责;步进马达及其驱动部分由电机系负责;作为外协单位及接产单位的北京机床厂负责提供铣床及维修。

虽然人凑齐了,可一没经验、二没样机、三没资料,数控铣床究竟怎么做,大家谁也不知道。正在这个时候,清华的一位教授从苏联带回了一张印有数控机床照片的广告,照片上的机床旁边有一个1米多高的大柜子,就是数控系统,广告上还列了几条性能指标,这成了设计组唯一可以参考的资料。

1959年夏秋之际的一个夜晚,我国第一台数控铣床终于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具备了数字化的能力。当时开发人员们编制了两个小程序:一是铣出一个五角星的形状,另一个是铣出汉字“欢迎”的字样,当一块块铁片儿转眼间变成五角星和“欢迎”等字样时,参观的人们都觉得十分新奇。

然而,在这之后由于国外技术封锁和国内基础条件限制,我国的数控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此后,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数控机床被纳入国家发展重点。同时,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数控机床迎来一段较快发展的时期。

1979年8月,济南第一机床厂与世界著名机床制造企业日本山崎马扎克签订高速精密机床加工协议,开创了该领域国际技术合作的先河。资料显示,从 1980年到1995年,我国共引进机床技术近150项,累计开发数控机床品种近1000种,数控机床年产量从1980年的692台上升至1995年的 7291台。

在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机床工业的发展用“芝麻开花节节高”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高档数控机床及基础制造技术”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我国正经历着从机床大国迈向机床强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