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入学,阅读和书写都有些困难,还处于幼儿园生活状态,让他们一下适应小学生活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爱心、信心帮助他们逐步适应小学生活。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我认为是要设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开启他们的心智之门。

一年级新生入学前,或多或少的都认识了一些字、词、有些学生掌握的较好,能够再遇到这个字时会读,有些学生只会顺口溜,再遇到这个字时,就傻眼了,此时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学习。上课时,我在学生读课文之前就有一个简短的对答:“小胸脯——挺起来,小手指——指好了,小眼睛——仔细看。”读字、词、句的时候,我要求学生把手指伸出来,做到眼到、手到、口到。以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从意识、行为上有所约束,让他们明白:噢,读书认字的时候要这样做。当他们能够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时,及时给予表扬,肯定。

现在,我们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会读、会写、还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多角度去思考。像词语排序这类题,有的学生有不同的排法,他有自己的想法。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用荷叶、我的、凉伞、是,组成意思完整的句子。学生何若彤是这样做的:我的凉伞是荷叶。但其余学生是这样做的:荷叶是我的凉伞。我问何若彤是怎样想到的?这个学生告诉我,语文书上有交换词语位置这样一道练习题。是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如绿绿的荷叶,可以换个说法,说成:荷叶绿绿的。这个学生他不仅会做这道题,而且自己也学会了应用已获得的知识,也就是说形成了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是可喜可贺。利用这个机会我又出了好几道排列词语顺序的题,引导学生看谁排的又对又好,而且不止一种方法,当然,前提是不可以改变句子的本来意思。学生兴趣很高做出一道后,连忙举手,急切的眼神告诉我“让我来答”。当一个学生回答完后,另外的学生会抢着告诉我另外一个答案。多次练习后,让他们再做这样的题时,他们会把最恰当的写在作业本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不同的处理方法,而不能完全以教科书上的或教师事先预设的答案作为评价的依据,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我想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是教师首先应给与肯定的,至于回答的真确与否,不必过于紧张,答案可以由学生的集体讨论逐步澄清的。教师不能把自己放在“裁判员”的角色上,否则,久而久之,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心就会受到扼制。

由于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这就需要教师无论在备课还是上课都要精心,细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完善教案方案,适时变换教学方法。有时我们自己觉得有些知识说说就可以了,但是,学生接受能力有限,往往会出现纰漏。如生字教学中的多音字,一字多音,给多音字注音组词,课文中出现的字音做的还可以,另外一个发音掌握情况就不容乐观,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我在课外搜集了一些有关多音字的句子,写出来和同学们一块给这些字找读音。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告诉学生,带线的生字找不到自己的帽子了,你们都是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这次,我也希望大家帮帮这些淘气的生字找回他们自己的帽子。学生为了告诉我,他们都是好孩子,能够完成我交给的任务,全神贯注的看着我出的题:

cháng zhǎnɡ

( ) ( )( )

小 松 鼠 长 着 一 条 长 长 的 尾 巴。

“老师,我知道了,这是《松鼠和松果》课文里的一句话。“

“你说的很对,那么大家把书翻到这一课,在课文里找一找这句话,看看在课文中这两个字的读音。”

他们很快翻到了这一课,看着书上的这句话,当看到这个带线的字时,小声的拼读着这个字的读音。

“老师,老师,我找到了。”

“我也找到了。”

看着他们兴奋的样子,高高举起的小手,满怀期待的眼神,我知道他们已经找到答案了。

“那么,大家告诉我这个句子怎样读?”

“小松鼠长(zhǎnɡ)着一条长(chánɡ )长(chánɡ )的尾巴。

“非常好,大家都会读了”

“那么,谁能到黑板前给带线的字挑选合适的帽子。”

虽然,大家会读,但是一听要到黑板上来做,有些胆怯了,这时我找了一个平时学习被动的学生,对她说“我相信,你能做对的。”在我的期待中,他认真的看了看题中的两个读音,又读了读句子,拿起了粉笔,认真的给带线的字注上了音。全班订正后,他做对了。我用掌声鼓励了他,其他的学生也用有节奏的掌声鼓励了这位学生。看着这个学生,既学会了多音字的读音,同时在大家的掌声中获得了学习的自信心。他虽然只是做了一道小小的选择读音的题,但是他参与了我们的学习活动,对其他学生具有激励作用。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