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不得这棵树》是一篇散文。作者围绕自家门前的那棵梧桐树,用深情的文字赞美了它是一棵鸟树、一棵花树、一棵果树、一棵有灵性的树。借梧桐树不求回报的优秀品质,抒发了“我也要长成一棵树、一棵会走路的树”的志向。 在教学时我抓住两关进行突破,重点让学生理解“我”舍不得在棵树的原因。难点是让学生领悟“我也要长成一棵树,一棵会走路的树”的含义。

首先从文中找关键句,体会他们在文中的作用。这棵树是那样让作者舍不得。它到底是一棵怎样的树呢?要求学生读课文,找到自己认为是关键的句子画上横线。然后采用一问一答(师:这是棵怎样的树呢?生:这是一棵……)的方式分别出示第2—6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他们理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在学生思考,交流中逐渐明白,这五句话都是各自然段的总起句,能使读者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正因为它是一棵这样的树,所以作者舍不得它。

一、读中领悟

作者把梧桐树当做家庭成员,说明了什么?学生体会到人和树(自然)相处是那样和谐。已经融为一体。“它给我们那么好,那么多”体现了什么?体现了树的不求回报、默默奉献的高贵品质。“我也要长成一棵树,一棵会走路的树”这句话结合课文的怎样理解的?孩子们纷纷发言,都一致表示:“我”要像这棵梧桐树那样,做一个给人们带来好处、带来欢乐、不求回报、默默奉献的人。成为一棵真正会走路的树。

二、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体会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感觉自已的课堂调控能力还不够灵活,没有及时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学生只是应付式地读,没有**,情感不够。当学生气氛有点沉闷时,老师应该及时地进行指导,有必要的话进行染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热情,从而更好投入到读书之中去。在此,我总认为孩子们没有自己读得好,不具备自学的能力,课堂中不敢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总牵着他们的鼻子走。结果导致教学效果实施不到位。其次作为一个新教师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够到位,在设计课件中首先出示两个问题,结果操作只出示一个题目影响教学,导致整堂课气氛不浓,教师上课很吃力,学生收获很少。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努力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