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第五册教科书第59—61页,练习十四1、6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态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各种钟表、答题卡、学具钟、口算卡、跳绳、毽子、皮球。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说说在每年的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呢?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感受2003年春节晚会那激动人心的一刻。(课件显示)

在这个片段中还蕴含着一些数学问题呢,同学们发现了吗?(引出新的计时单位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你是在哪里发现它的?让我们跟着观众一起来倒计时吧!(回放录像)刚才我们每数一个数的时间就是一秒,在生活当中同学们见到过秒吗?

二、 自主探索,学习1分=60秒

现在就请同学们走进“钟表店”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到秒?(组织全体同学参观)可以把你认为能计量秒的钟表拿回去,和它交个朋友。

和同桌说一说你的这位好朋友是怎样计量秒的?

秒表:(实物投影)指出哪里计量秒?你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吗?观看一段奥运会中百米赛跑的激烈场面,看谁能找到它。(放赛跑录像)你知道这个运动员的赛跑成绩吗?

电子表:(实物投影)指名读时刻。电子表的用处也同样广泛,就连我们很喜欢看的动画片《灌篮高手》里也有它的身影。(“灌篮高手”片段)距离比赛结束还有多长时间了?

有秒针的钟表:(课件显示)哪根针是秒针?(秒针闪烁)

钟表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希望同学们都能和它成为好朋友。那我们就来仔细地观察一下钟面,也可以拨一拨学具钟,看看你能从中发现些什么?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

请同学仔细观察(课件演示1秒);闭上眼睛听一听1秒钟到底有多长?(课件演示);猜测一下1秒钟里你可能做些什么?试一试你能不能完成?(课件演示);指名汇报做到了吗?让我们再来试验一次(课件演示)。你有什么感受吗?

秒是一个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它虽然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1秒钟却能做很多的事情呢。

(课件出示)如:飞 机 每秒约行250米

火 车 每秒约行55米

小汽车 每秒约行20米

共同欣赏网上收集的信息(课件显示)。你还了解哪些类似的信息说给大家听听?

刚才大家发现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一秒,你还有什么其他的发现吗?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快速转动秒针看是不是这样。(课件演示)得出1分=60秒。我们平时所说的“半分钟”呢?

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你知道为什么吗?

……

三、体验1分钟有多长。

共同放松一下:欣赏音乐,估计1分钟到了的时候把手举一下(放一分钟录像)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抓紧1分钟我们就能做很多事情,你们想做什么?

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道具,在1分钟里同学们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配一分钟音乐)

老师现场采访,说说你刚才都做了些什么?

看来,这小小的秒针还真不简单,有了它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到现在为止,你已经认识哪些时间单位了?

四、练习

1、 填单位。

2、 估计时间。(出示图片4幅)

反馈(实物投影),同学评一评。

可以回家亲自实践,请爸爸妈妈帮你记录时间,把结果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3、 请同学们安静迅速地将桌面整理好,自己记录一下需要多少时间。(课件显示走动钟面)指名汇报。

五、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1分=60秒,又了解了那么多有关于秒的知识。

让我们来听听秒针的自述吧(课件显示)。

如果你是一位小小发明家,畅想一下未来的钟表会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们,从现在开始刻苦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本领,早日实现

自己的理想。

六、板书设计:

秒 的 认 识

1 分 = 6 0 秒

教学设计说明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时间有一个更完整更深入的认识。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

我利用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联系实际探索。

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而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通过对生活内容经过提炼后最终形成的。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具体的“原型”。所以,我让学生从身边找一找在哪里见过“秒”?使学生对各种钟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实践表明,如果所学的新知识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的话,那么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新知识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

3、 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增大探究空间。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猜测,独立地思考、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作保证。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共识。因此,我们应该在更大自由度的环境中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全心全意的给他们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创设充分展示创造思维的机会和舞台。

在学生把能计量“秒”的钟表拿回去之后,我设计了同桌互相介绍“好朋友”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地去观察、猜测,进一步认识秒表、电子表、有秒针的钟表都是怎样计量“秒”的。并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探究有秒针的钟表有哪些“小秘密”?学生们发现了“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秒针走一圈分针,正好走一小格。”从而得出1分钟=60秒。以及“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学生始终是主动的。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4、 让学生去体验探究过程。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而自己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

例如: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猜测1秒钟你可能会做些什么,亲自试验一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际意义。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从而形成初步的1分、1秒的观念,是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回头……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

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5、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证明,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变革教学方式,使学生尽快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这是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这应成为今天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