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范畴。本堂课主要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不确定现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可能性”问题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是比较抽象,小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时,存在一定困难,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本课内容时,魏老师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为学生创设了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大胆放手,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实践、探索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突破教学的难点;帮助学生建立不确定现象这一数学模型。本节课学生始终是在一种民主、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探索,教学效果良好。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亮点:

1、根据实际,合理整合教材。

教材只是为我们教学提供的一个参考,教学不仅是完成教材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育一个富有个性的人,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要时合理地进行改编或重组教材。例如,魏老师在教学时,调整教材编排顺序,先探究一定,再探究不可能,最后重点探讨可能的大小。这样既留出选择和推理空间,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让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2、创“疑”境,激发探究欲望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潜在的问题情境中,让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存在,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导入部分把生活中常见的抛币活动引入课堂,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潜在的问题情景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的生活性,发现数学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在本课的开始,运用学生喜欢的阿凡提夺金币的故事,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迅速转移到课堂上来,为该课的顺利展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且练习时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知识帮阿凡提夺回金币。既让学生运用了所学的确定性的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性,培养了学生的发展性思维,更为这课的故事情境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3、用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经历“可能性”, 建立数学模型。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感知世界,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本课中,魏老师能准确把握了教学的重难点,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生活经验等因素,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的数学活动,逐步丰富对可能性的体验。魏老师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每个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口,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极大地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有序的摸球活动,让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猜一猜” 中亲身经历和体验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且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由学生自己说出“一定”、 “不可能”、“可能”发生的现象及事件。使知识呈现很自然,学生很容易理解。教师在活动中还精心设计了统计表,使每个小组活动的结果一目了然,这样既便于学生交流汇报,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又与前面学过的统计知识相联系,体现了知识前后连贯。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这些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4、紧密联系生活,突出学以致用。

数学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魏老师利用“太阳从西边升起”等现象,让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这些词语来描述;用涂色来表示这些现象的练习,使让学生感受到可能性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价值。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教学建议:

1、在小组活动中,也缺少合作的指导,使得实效性降低。

譬如分工、协作、汇报。教师只要说明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就行了,没必要规定小组长汇报。哪个行哪个就说,哪个想说哪个想表现自己就让他表现出来。让学生得到个性发展。

2、教学用语要精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特别是在各个环节的过渡上更为重要。例如:刚才我们学习了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来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下面我们就来判断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情况一定会发生,哪些情况不可能会发生,还有哪些情况可能会发生。并用最简洁的话来表达。请看大屏幕。这样肯定上一环节学生的表现及下一步的要求,就过渡到了下一环节的教学。

3、关注情感与评价激励。

情感态度与自信心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为更好地实现双基教学服务。如果在教学中再给学生多一些鼓励,且多一点鼓励的形式,使得学生情不自禁地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同时也一次次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和师爱的魅力。这样就要好得多,这也是新课标中所要求的,更是实现双基教学所必须的。

总之,这一节课,魏老师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设计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适时、适度地渗透概率思想,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中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确,当学生对学习萌发了一种浓郁的兴趣时,学习便成了一种满足自己的需要,他们才是快乐的、充满创造力的。这样既保证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同时创新意识和精神也得到了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