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排列与组合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初步感知它们间的不同,且能初步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通过一系列地操作活动,能够找出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4、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及比较(类比和对比)等思维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

服装图片(裤子和上衣)、能抽动的数字游戏卡片以及0—9的数字卡片等。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数学广角中的《排列与组合》的学习是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接触简单的排列与组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学生已有了寻找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基本方法,再次学习排列与组合的知识,并不困难。因此,有意将例1和例2合在一起教学,旨在加强学生观察、对比(特别是类比和对比)以及推理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考虑到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男生与女生穿着的不同),因此,将例1中的插图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把裙子改换为裤子,避免在课堂上男生提出疑问,而使教学难以进行。体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整节课通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学会用连线、记录的方法寻找排列数与组合数的方法,并通过设计一些问题如“比一比,刚才解决的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是怎样想的?怎样想能保证既不重复又不遗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等互动中逐步抽象对排列与组合的认识,从而培养了有序思维的意识,提高了思维能力。下面是具体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

[教学流程]

一、问题导入,操作感受。

师: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同学们都会解决,那么,如穿衣服,吃点心,玩游戏等一些数学问题,你们想不想解决,会不会解决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服装搭配,有序思维。

⑴出示图片(一件上衣、两件裤子)。

师: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如果把上衣看作上装,那么裤子可以叫什么?(下装)

师:如果一件上装搭配一件下装就是一种穿法,那么,一件上装和两件裤子一共有几种穿法?

生1:一共有两种穿法。

师:回答得好。那么,如果要把这两种穿法记录下来,用什么办法好?

生2:可以用连线的方法。

生3:也可以用编号作记录的方法。

师:说得真好。我们试着用连线的方法、用记录的方法表示刚才的问题,好吗?(生说,师示范)

⑵增加图片如例1图(两件上衣和三件裤子)。

师:现在,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请你动手摆一摆,并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记录?

(学生操作活动)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