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的喷发》一课是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变化着的地表里面的一个研究课题。在此之前研究了大地的变迁、大地的震动,由有关板块移动到地震的发生,我们很自然就联系到火山的喷发,火山喷发和地震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探究火山喷发的过程以及对人类的影响便开始了。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好的情景引入不只是一个教学的开始,可以说是教学成功与否的一半。所以,在本节课的开始,我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跟着播放一段火山喷发的录象让学生观看。

师:同学们,关于火山的发生,我们祖先很早就注意到了。早在两千年前,我国《三海经》这部著作中就有焰火之山的记载。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火山的喷发,请看录像。(1分钟,观看其间板书火山喷发)我通过播放1943年2月20日墨西哥一座火山喷发的真实情景,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注意,让学生在脑海中围绕着火山是如何喷发的问题,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思维细胞,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紧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师:关于火山,你感兴趣吗?你最想知道什么?这样同学们带着自己急于了解的问题,一个个积极主动,跃跃欲试。

生:火山喷发的过程?

生:岩浆是从哪里来的?

生:火山喷发物有哪些?

生:火山喷发后,岩浆为什么会冷却成岩石?

生:火山为什么会喷发?

二、动手操作,探求真知。

“实践出真知”,这句名言说明了亲自动手实验的重要性。

师:火山喷发到底是怎么回事?熔化的岩石是怎样从地球的内部来到地球的表面的?让我们通过火山喷发的模似实验来说明吧。

(幻灯片)实验器材:

水槽、椎形瓶子、漏斗、干苏打、勺、滴管、洗洁精、红醋、小烧杯。

实验步骤:

1)将瓶子放在水槽中间,瓶口放上漏斗,往瓶中倒入5克干苏打(用勺辅助),取下漏斗,用滴管吸取洗洁精,往瓶里加入2滴洗洁精。

2)将40毫升的红醋慢慢地向瓶中倒入,观察发生的变化。

师:(读出实验名称)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生:齐读实验器材。

接着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认识实验器材,以免张冠李戴。我手拿实验器材,让学生一样样分辨出来。并让学生去认识小烧杯里面的5克干苏打和40毫克红醋这些实验物品。

师: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学生不可能看到真实的火山喷发,这里就采用了干苏打、洗洁精和醋做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火山喷发的过程,进而对火山喷发的原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分组实验中教师就从旁点拨,加以引导。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通过团结合作来完成实验,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协作精神。

三、大胆猜想,探究结论

(幻灯片)猜想:火山是怎样喷发的?火山喷发的岩浆如何运动?

师:按照刚才所做的实验,我们来进行猜想。火山是怎样喷发的?我们把红醋比喻成火红的岩浆,同学们想象一下,火红的岩浆是怎样喷发的?

生:向外冒出来。

师:向外面涌出来,是吗?

生:是的,速度很快。

师:我们还观察到有很多泡泡,是吗?

生:是,泡泡很快冲出来的。

师:泡泡是不是像煮沸了的粥似的冲出来?

生:齐说是。

师:我们可以把岩浆比喻成像什么?

生:齐说像一股煮沸了的粥似的。

师补充:岩浆像一股煮沸了的粥似的冒出来。

师:火山喷发的岩浆如何运动?

生:向山下流去。

师:岩浆向山下流去,就好像一条河流,是吗?

生:是。

师:我们刚才观察到流出来的岩浆像一条河流,我们把它叫做熔岩流。

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火山是怎样喷发的,我们来观看火山喷发的模拟课件。

课件演示,边演示边介绍火山喷发现象。(岩浆的喷发)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火山喷发现象的理解,让同学们自读小结,加深印象。

(幻灯片)小结:

在距离地面以下200千米的地球内部的温度大约有1500℃,这里的岩石处于高热状态,部分形成岩浆。岩浆不但承受着上层岩石的巨大压力,而且地层中的热能也会给岩浆更大的压力。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沿着地壳的裂缝向上升。上升的岩浆,有的逐渐冷却了,凝固成岩石。如果上升的岩浆处在地壳比较薄的部位,岩浆在巨大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炽热的“河流”——熔岩流。这就是火山喷发。

喷发时,先喷出浓烟,接着许多灰和火热的石块从烟中掉下来,一股像煮沸的粥似的火红岩浆从裂口中涌出来。后来这些岩浆慢慢冷却下来,变成坚硬的岩石。这些岩石和落下来的灰、石块在平地上堆成了一座100多米高的圆锥形的山,山顶有圆形的火山口。中间有管道状的构造,叫做火山通道。岩浆和其它火山喷发物就是沿着火山通道向上喷出的。

抽一位学生:读红色字部分。突出重点:火山喷发的过程。

四、细心观察、探究问题

师:根据以上火山喷发的现象,我们来进行推测,地球构造是怎样的?

生: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

师:说得非常好!(出示地球构造的图片)最外面这一层的是地壳,中间的是地幔,最里面的是地核。虽然地壳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但地幔层里热的岩浆活动使地壳裂成许多大的板块,大多数火山在这些板块的边缘地方喷发。

师:地球内部温度高吗?

生:很高。

师:你知道有多少摄氏度吗?

生:齐说1500摄氏度左右。

师:非常好。地球深处的物质是怎样的?就是说是什么物质从地球的内部流出来的?

生:齐说岩浆。

师:它为什么会冲出地面?提示:它在什么的作用下……

生:它在地壳的压力下会慢慢流动,地壳有些地方很薄,岩浆就从这些地方一直钻,有的在上升的过程中慢慢冷却了,有的一直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师:这个同学回答得很详细,表扬他。

师:(出示一段完整的文字)大家来齐读,在高温高压作用下……

生:齐读“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火热的岩浆会沿着地壳的裂缝向上升,如果上升的岩浆处在地壳比较薄的部位,岩浆会冲破岩层,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

师:同学们用完整的语言将火山喷发的过程描述出来。举例:地幔层里的岩浆温度很高,高达……,在……压力下,岩浆会……,形成火山喷发。

本部分的设计,我要求学生的描述包括前三个问题的内容,我觉得这样比较完整,也加深了学生对造成火山喷发原因以及火山是如何喷发的理解。如果没有上面的要求,学生的回答就会很简短。

生:火山喷发的过程是这样的,地幔层里的岩浆,从地壳的裂缝中喷出来。就是说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岩浆会沿着地壳的裂缝向上升,如果上升的岩浆处在地壳比较薄的部位,岩浆会冲破岩层,喷到地面上,形成火山喷发。

生:火山喷发时,很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突然冒出,这些物质堆积在开口周围,形成一座椎形火山,火山口是火山的最顶部,开口处通到地表,椎形山是火山形成的产物,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是气体,但是连同大量的火山灰和固体物质也喷了出来。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探究活动的主体。我在课前要求同学们预习课文,上网查找有关火山喷发的资料,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师:同学们以四人小组,谈谈自己对火山喷发现象的感受。

学生以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生:我的感受是,虽然火山喷发给我们带来害处,让无数的人失去了家园,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含有农作物所需要的很多矿物质,能使农作物长得更肥沃。而且许多金属物质、矿物质也会随着火山喷发而喷出来。

生:我觉得火山很恐怖,因为它喷出来的岩浆会毁坏森林。火山喷发会引起地震,覆盖村庄。

生:火山喷发能创造新的陆地。

生:我觉得虽然火山喷发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灾难,但是它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火山的益处取决于火山地质、火山地形,火山作用产生的地热、温泉,肥沃的火山土壤都会给人们带来很多益处,而且如果是海底火山喷发的话,经过长年的积累,还会形成新的陆地,所以我觉得火山只要是在远离人们居住的地方,它的喷发还是很好的。

分组讨论法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火山喷发的现象,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想象力,使他们乐于交流,并能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六、联系实际,提升认识

指导学生了解火山的其它知识。

生:齐读火山的分类: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我国有600多座火山,大多是死火山)

师:(幻灯片)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活动过的火山,我们叫死火山;目前在运动的火山,我们叫活火山;休眠火山是以前有运动过,但至今没有活动过的火山。

指导学生打开书本94页,阅读“火山的利弊”。

板书:

火山的分类:活火山

休眠火山

死火山

利:提供肥料、矿物、地热

火山喷发的利弊

弊:带来灾难

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影像资料,加深学生了解一些有关火山的基本知识——火山的分类,火山喷发与人、自然环境的关系。

师:(小结)由于地球内部构造的原因,使得地球内部不得安宁,而是在激烈地运动着,火山喷发也就成了一种自然现象。

回顾第一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

火山喷发的过程?

生:岩浆、岩石会喷出来,火山灰被喷上高空,然后落下来,覆盖地面。

岩浆是从哪里来的?

生:地幔

火山喷发物有哪些?

生:岩浆、火山灰、烟

火山喷发后,岩浆为什么会冷却成岩石?

生:岩浆流出来,本来是液体,慢慢冷却成固体,就成了岩石。

火山为什么会喷发?

生: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

课外作业:

小练笔:写一篇有关地球内部的科幻小短文。

在学生对火山喷发的原理和地球的内部构造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写一篇有关地球内部的科幻小短文,拓展学生研究、学习的范围,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有效地延伸到课外。

七、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这节课学生经历的是一个十分典型的 “观察——提问——实验——验证——结论” 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比较能力、归纳能力有较为显著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