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语言活动是选材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现在大家都喜欢选取国外的文学作品进行教学,象《妈妈我有多爱你》《沙拉的红毛衣》等等,其实回头想想,我们的中国文化中也有着许多好的文学作品,如《刻舟求剑》《滥竽充数》《扛竹竿进城》《东郭先生和狼》。。。。。。中国的寓言故事以自己独有的特性,向孩子们传播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丰富的教育资源。

让孩子接触寓言故事,是想让孩子们了解不同的文学体裁,寓言故事的短小、风趣孩子们最易接受,也便于他们学习讲述。大班孩子的思维水平发展已达到了能够理解寓言故事中的一些浅显的道理,寓言故事中的寓意能给孩子以启发。可能我们每个老师在带班中都遇到过孩子做错事,当问及为什么时,孩子们都会回答##也这么做的或是##叫我做的,都喜欢和别人学。寓言故事《抬驴》的寓意也许能给孩子们以启迪。

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教学应积极地适应儿童智力发展的已有水平,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不停顿地把儿童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这个语言活动欣赏寓言故事《抬驴》,目的在于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多种变化,引发他们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根据画面情节想象人物对话。掌握基本的看图讲述的方法,从而形成对故事的正确理解和对寓意的正确认知。

建构主义者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作了个形象化比喻,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 “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或曰“支架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支架如何搭建,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关系的幼儿的学习效果。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为幼儿提供或搭建适宜的支架。在这个活动中图片的出示方法(三种)就是一种有效地教学策略。这种方式突出了观察的主体,减少其他干扰,突出了情节转换的关键,为幼儿理解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的逻辑提供了信息支架和经验支架。

先整体观察,再局部描述的方法,为幼儿的看图讲述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策略,也是教师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提供的一种策略性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