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故事可以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也可以是从生活中概括、经过虚构的人物和事件。它具有现实针对性、故事性、叙事明晰性等特点,内容单纯,叙述生动,寓意深刻,达到了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故事图式是幼儿在倾听和阅读幼儿故事的经验基础上,对幼儿故事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和加工机制,它可以反映出幼儿对故事加工的表征形式。故事图式是故事语篇理解中的核心内容,只有了解幼儿故事图式建构的特点,才能更好地了解幼儿是如何理解故事的。一般来说,幼儿的故事图式表现为对故事语言进行加工,对故事画面进行加工,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脉络进行加工,以及对故事结构的特殊表现方式进行加工等。

一、幼儿故事图式的建构特点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幼儿在常见的故事活动中的故事图式建构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幼儿在故事加工中,容易记住故事的重要信息;有一定结构规则的故事情节,易于幼儿理解和记忆;故事图式的建构受到幼儿的年龄和背景知识等因素的影响。下面结合故事讲述活动、故事复述活动和故事续编活动分别论述。

1.故事讲述活动

故事讲述活动是指通过一定的凭借物如印刷出版的图片、教师自己绘制的图片、半成品图画(边讲边绘画)等让幼儿进行讲述,是幼儿园常见的语言教育活动之一。

就常见的图片讲述为例,包括单幅图片讲述和多幅图片讲述。3~4岁的幼儿基本处于低水平的看图故事建构水平,以“个别分散型”为主要特征,建构的内容零乱、分散,常常孤立地描述图画中的各要素,没有建立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对于所提供的单幅画面或连续画面往往只会针对图画中的某个要素进行一般性描述;4~5岁的幼儿对图画的故事建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发展到“部分集中型”的建构形式,能够对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进行描述,由对个别图片的描述发展到对连续图片的描述,内容之间开始出现逻辑顺序;5~6岁的幼儿由于智力及相关能力的提高,能够根据图片提供的形象展开情节,进行有主题的完整故事结构的建构。一般来说,单幅图画易于幼儿围绕主题讲述;但是建构一个有情节的故事,就需要幼儿对图画进行更为丰富的想象以及对细节的关注。而连续图画由于连续画面的呈现,易于幼儿进行情节的建构。

2.故事复述活动

故事复述通常是教师讲述故事后,在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幼儿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将故事连贯地重讲一遍。故事复述活动特别强调要与原有故事的基本结构相符合。

3~4岁的幼儿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不能够按要求集中注意力;常常在复述的过程中把自己听到的故事中的个别名称进行复述,或者就开始部分的某句话或者结尾部分的某句话进行复述;复述的内容零乱、分散,幼儿孤立地描述故事中的各要素,没有建立各要素之间的联系。4~5岁的幼儿在故事复述中,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有的幼儿能够顺利地按顺序复述完故事,大部分幼儿表现出对某一部分细致复述的兴趣。5~6岁的幼儿基本可以顺利完成复述任务,基本木存在语言表达上的问题;复述的内容能按照原有故事较为完整地进行建构,个别幼儿虽然不能按照原有故事进行复述,但是他也能把故事建构得合情合理。

3.故事续编活动

故事续编属创造性讲述的一种,即教师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开端讲出来,但在转折之处中断故事,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把故事编下去并讲完故事的活动。故事续编部分完全靠幼儿对教师所提供内容的理解以及想象来完成,对幼儿来说,这是一种能力上的挑战。

一般来说,3~4岁的幼儿通常不能很好地理解如何对故事进行继续建构。现实中常有两种表现:一是所编故事完全与背景提示无关,二是能够就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情节扩展。4~5岁的幼儿在故事续编中大多数能够进行简单续编,因为这一时期的幼儿已经基本能够理解续编,知道提供一个背景之后,要按照所提供内容进行建构。但是他们对情节的建构比较仓促,表现为直接过渡到主要角色的结果事件上,另外他们也倾向于建构一个圆满的结局。5~6岁的幼儿,不仅能够很好地理解续编的提示内容,而且能够根据前半部分的内容进行较为完整的故事续编。可以发现,这一年龄段幼儿续编故事的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不仅情节有了扩展,语言也更为丰富,还会续编角色对话以及具体角色的名称。但是在这个年龄段个体差异明显,一部分幼儿的续编水平仍然不高。同时,在这个年龄段,幼儿依然表现出他们不希望看见弱者受到伤害的情感。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