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第118~119页例2。

设计理念:

笛卡儿说过:“数学是使人变聪明的一门科学”,而数学思想则是传导数学精神,形成科学世界观不可缺少的条件。数学思想方法反映着数学概念、原理及规律的联系和本质,是学生形成良好知识结构的纽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桥梁。新课标下的每册教材都通过“数学广角”来进一步渗透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在植树问题的教学中,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在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思想——化归思想。

在设计上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解决矛盾冲突的植树问题,让学生在借助图、式分析题意的过程中,体验到植树问题的另一类型。再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建构(两端不种)植树问题的模型,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接着运用模型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渗透“化归思想”。教学中注重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注重于让学生体验知识、经验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借助图示解决问题的意识以及渗透“化归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棵数=间隔数-1”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的规律

教学难点:应用“两端不种”的植树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同学们学过植树的知识吗?请大家来帮忙解决下面这个问题

房屋间的距离是60米,要在两间小屋之间植树,每隔10米种1棵,需要多少棵树?

误区: 60÷10=6(个)

6+1=7(棵)

两端不种树还是这样来求棵数吗?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知识(两端不种)的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矛盾的冲突更能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学生在已经学过两端都种的植树规律的前提下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误导把棵数求成间隔数+1,这样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从而体会更深刻。)

二、化繁为简,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探索规律

师:怎么来求棵数呢?与上节课的知识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讨论:相同之处都是先求出间隔数;不同之处求棵数的方法不一样

师:我们来大胆猜测一下“两端不种”的植树时怎样求棵数?

猜测:棵数=间隔数+1

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植树)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