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1、学习内容:

(1)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2)根据统计图、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2、教材所处的地位: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这一单元是统计学习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数数、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教材编写的特点: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注意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统计内容的选择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让学生的生日在几月份,调查同学们周日喜欢做什么事情等,内容的编排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两个特点:1、依照儿童认知顺序进行编排;2、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学习。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是在一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数、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要充分利用学生原由的数学建模和学习经验来学习本课的知识内容,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画统计图,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

三、总体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经历和感受整理数据过程中,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

难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意识。

五、教学策略:

1、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统计初步认识内容不算难,但有时比较烦琐,需要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进行统计,在统计过程中,各组分工不同,有的组合作统计,有的组进行监督,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到统计中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主动建构的,而实践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在教学时要充分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师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让学生小组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

六、课时安排

本单元可划分为3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为课本第93页例1,第96页练习十七第3题;第二课时为课本第94页例2以及第96页练习十七第2题;第三课时为课本第95—97页练习十七第1、4题以及思考题。

七、教学内容分析

第一课时: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例1是通过教师带领学生统计校园内花坛上每种颜色的花的数量,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为了直观比较每种花的多少,引出条形统计图,使学生直观感受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明确每个小格代表什么,怎样看图查找数据,怎样比较数据之间的大小。

第二课时: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例2是在例1的基础上让学生统计同学们喜欢的颜色,体验简单随机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初步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例2统计的4种颜色就是例1中花的颜色,黑板上给给出了3个学生分别用不同的记录方式进行统计,统计的方法是开放的,注意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出自己喜欢的方法,哪种方法好一些。例2给出了条形统计图,标明了所统计事物的名称和数量名称,使学生明确不用数方格,直接看每条对准的数就可以确定每种颜色的数量,至于比较大小,方法可以多种,可以通过数方格或计算来比较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