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四边形(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4——36页)

背景与设想:

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兴趣与活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设置情境把所要学习的知识融入到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入境”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对“空间与图形”的进一步学习。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并掌握其特征,为以后四边形相关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本着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和认识规律上促进空间观念发展的宗旨,也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努力。

一.把学习兴趣放在首位

开课以耀眼的七巧板拼图(小动物)吸引学生,将学生带入熟悉的校园寻找几何图形。同学们兴致盎然地说出自己的新发现,有的图形学过、有的图形没学过,学生对新图形充满求知的欲望,正好抓住时机揭示课题。

二.注重学生的获知过程

学生毕竟是小孩子,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又是枯燥的、抽象的,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就必须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因此,在整节课中,数学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探讨知识、掌握知识,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寓教于乐。

三.引导学生在“玩”中创新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课上玩,旨在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其能力。如给四边形分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标准大胆分,思维活跃;用七巧板拼图,可拼四边形,也可拼美丽的图案。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了进行独立思考的动力,有了创新的火花。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通过对四边形的观察和直观感知,能够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方法:通过找一找、涂一涂、说一说、分一分、围一围等多种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渗透分类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良好习惯,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四边形(特殊)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图形、钉子板、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知

同学们,我给你们带来几位“小客人”!瞧,它们是谁呀?(多媒体显示七巧板拼成的图案)

(海狮、狐狸、金鱼、小鸭)你们喜欢吗?就请它们和我们一起来参观光明小学吧!(显示主题图)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