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会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度量物体的长度,并初步认识度量工具尺。

2. 初步认识米尺,知道长度单位(毫米、厘米、米),建立1毫米、1厘米、1米长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3. 会用直尺去度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1. 长度单位毫米、厘米、米的认识。

2. 知道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3. 会用直尺度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毫米、1厘米和1米长的表象。

教学准备:

工具尺、米尺等各种不同的尺、多媒体和度量的工作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师:我们学校正在改建,要请木工叔叔为大家定做一些桌子,可工人叔叔不知道桌子的长度,你们能帮助叔叔吗? 问: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知道桌子的长度? (从一个生活情景引入,让学生尝试去解决发生在身边的事,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二、学习用拃、脚底、脚步等方法来度量

1. 初步了解用各种不同的度量方法

师:(媒体出示)看!小丁丁、小巧他们是用什么方法量的?

①生:小丁、小亚是用大拇指和食指张开来量桌子的长。 辨错

(媒体出示小丁的正确量法和小巧的错误量法)

②生:小胖用脚步量黑板的长,小巧用脚底来度量橱的长度。

(说明:本节课已经进入了长度的定量比较,也就是通过两数来表达长度。每个人身上都有相对不变的器官延伸,如:拃。脚底、步子等都可充当计量单位。但由于并不精确,只可作为估测工具。)

2. 与生活联系

师:观察四周,哪些物体的长度用脚步/脚底/拃来量比较好?

3. 小组活动:用不同的方法度量

①师:每组选一种喜欢的方法来量桌子的长度,并到老师这儿领表格记录量的结果。 (小组活动) 汇报:我们是用xx方法量的,量出的结果是„„。

问:都是量桌子的长,为什么大家量出的结果不一样?

(让学生亲身实践,用喜欢的方法去两课桌的长度。由于选用的方法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如果用一样的方法去测量结果会如何。)

②师:我们一起用“拃”来量桌子的长。 量出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师:“拃”不是标准的度量工具。 用什么工具度量,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呢?

4. 出示课题:尺是标准的度量工具,它能帮助我们准确的度量。

(学生的手的大小差异不大,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用拃充当计量单位去测量。通过实践学生会发现用拃测量并不精确,因为每个人的手大小不同,量出的结果也不相同,因此拃只可作为估测工具。而能准确度量的工具是尺。)

三、认识工具尺

(多媒体):观察,尺上有什么? (刻度、刻度线、厘米的英文表) 问:你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在尺上找一找。 师:尺上的每2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问:找一找身边哪些东西的长度是一厘米的? (多媒体)一个手指的宽度、铅笔的宽度、橡皮的厚度等都大约有1厘米。 (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对1厘米的认识会更深刻更有意义。)

四、用尺度量

1. 用尺尝试度量

师:桌上的信封里有一根小棒,请你动手量一量。 老师看到有几种不同的量法。

辨错:(多媒体出示①斜着量②正确③没有对准0)

测量物体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另一端到几就是几厘米。

2. 看图直接说出物体的长度

3. 实践操作

①量一量铅笔盒中的学习用具的长度。

②刚才各组用脚步/脚底/拃来量桌长,那你们的1拃/一步/一个脚大约有多少厘米?

③知道你们1拃/一步/一个脚的大约长度,那你知道桌子大约有多少厘米吗? 生汇报结果:桌子的长大约是xx厘米。

(让学生量出自己1拃/一步/一个脚的大约长度,这样就等于身上有把尺了,可以随时对所要测量的物体长度进行测量。)

五、小结

师:小朋友帮工人叔叔量出了桌子的长,老师代表工人叔叔谢谢你们。

问:用今天学习的知识,你们还想解决什么问题吗? 如果老师想量操场的长度,你们说该用什么工具来量?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有了成功的体验,他们对学习数学的热情会更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