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第二次发布了《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57.05分,环保行为得分为 55.17分。也就是说,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都不及格。那么,再来看看我们幼儿教师的环保行为:去年,上海市举办某大型幼儿教师环保时装秀,各单位踊跃报名参加。在汇演的那天充满激情与创意,而在一天的喧嚣与繁忙后,我却非常惊讶地看到许多幼儿园的教师将矿泉水瓶、饭盒、零食包装袋等凌乱遗弃在场地的椅子桌子下。环保时装秀的举办是为了宣传环保的理念,积极推动环保行为,难道老师们的积极参加只是为了“秀”一下吗。结合日常的所见所闻,我认为幼儿教师在实施环境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倡导“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工作作风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教师完美的人格,这种完美的人格要求教师带头实践自己所提倡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如:一教师要求本班孩子们能从家中带来废弃的塑料袋,以替代教室中的垃圾袋使用。但孩子们并没有被教师的激情洋溢所鼓动。第二天,没有一个孩子带来。于是,这位教师非常气恼地抱怨孩子们的环保行为太差劲,我问:“你自己带来了吗”,她愣了一下,随即立刻领悟到自己也是班级的一分子,应该从自身做起。确实,幼儿年龄较小,身心正处于迅速生长发展阶段,可塑性较大,而独立辨别是非能力差,他们的认识事物,辨别是非常常是从具体形象事物开始,而教师的言行以及教师对事物所持的态度,都对幼儿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如:“空调26度大行动”,不仅将教室的空调控制在26度,教师办公室、园长室、家里的空调也应该控制在26度。“已不正、不能正人”,教师要时时注意自己的修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感染、陶治、影响幼儿的情感和心灵。

二、推崇平实、自然的环境教育方式

环境教育的本质不应是功利性的教育,而应是自然的教育。环境教育应融于生活各环节中,这样才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接受环境教育的理念,从而化为自己的言行。如:大班年级组在实施“少用一次性物品”的教育活动时候,一个班级的教师设计了调查表,让孩子们带回家与父母一起完成,第二天,孩子们就归类出什么是一次性用品,老师则教育幼儿少用。同时,另外一个班级的教师却带孩子们来到了幼儿园的种植园地,将捡到的废纸、废塑料袋、饭盒等埋在泥土下,风吹雨打的两周后,他们再一起挖出,孩子们惊奇地发现纸烂了而废塑料袋等依然如故,小实验所产生的深刻印象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了少用一次性物品的意识与行为。一个是“要你做”,一个是“我要做”,从中折射出的是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我们是加强素质的提升,而不是加重幼儿、家长的负担,我们是宣传环保理念,实施环保行为,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得不做这些事情。

三、传递准确、无误的现代科学信息

环境教育的科学性原则要求教师传授的知识要科学正确,避免幼儿错误地接受和理解教学信息。有一次,某位老师在上《手电筒》装配活动时,通过师幼共同的探索,发现只要两节电池同一方向无论正装反装都会产生电流。

看课的老师一片哗然,因为在传统概念中,手电筒中电池正反极不仅与两节电池装配方向有关,还与其在手电筒中的方向有关,但时代发展到今天,已经产生 “双向”循环的技术,但许多教师都不知道这一点。又如:当盒子里的废电池越积越多时,我打电话询问环境保护局“可以送去哪里”,专家却说“近几年所生产的电池是完全符合标准的,不需要特别处理”。于是,面对许多学校所设的“废电池回收箱”,是不是有种落伍或虚假的感觉。教师要勤于学习与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跟上时代的节奏,这样在实施环境教育时所传递信息才会是准确、无误,具有科学性。如:当孩子们在讨论上海适合何种垃圾处理方式时,老师及时拿出07年 5月2日的《文汇报》,读了“焚烧产生上海新能源”一文,及时解答了幼儿的问题。

四、渗透和谐、平等的人文关怀

环境教育,绝不是单一性的教育,而是需要与人文教育等结合起来,人的成长既受个体智能发展的制约,也受周围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必然将个体发展的教育、周围物质世界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要求。如:“不需要的东西该怎么处理”,孩子们常常会说“旧衣服送给贫穷地区的小朋友”“给我家的保姆吧”等,具有人文关怀意识的老师会想到“不能让幼儿形成将不需要的东西给穷人的概念”,就及时引导“马老师宝宝不能穿的衣服给了我的宝宝,我宝宝穿不下时还可以给李老师的宝宝”。又如:孩子们受到老师的引导,希望将所有的物品都再利用,他们纷纷说“将废弃的矿泉水瓶子洗干净”“放在冰箱里吧,下次秋游再用。”老师则亲切地说“该扔的东西还是要扔的”。从中可见,环保教育虽多,但有效的教育细节却有限,这些教育细节渗透和谐、平等的人文关怀,稍不留意就会和我们擦肩而过,所以捕捉细节体现出一位优秀教师的实力和功力,对细节处理的变化也标志着教师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变化。

总之,教师要晓人以理,自己就要懂理,明理;要教育人,自己首先要受教育。在环境教育中,如果言不由衷,说的做的就不是自己的真实思想,只是为了随大流赶时髦,那么就不会取得好的成效。教师既要“宣传”,又要“身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抵制的自己首先要抵制。环保教育,应从教师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