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时,她总是回避着我的目光;每次我在讲练习时,她总是低低地埋着脑袋;每次翻开她上交的作业时,我只能连连摇头……这就是我们班的A 同学。她基础差、胆小、自卑,不爱与同学交流,更别说在老师面前表达什么了,更甚者远远的见到老师都会绕道走。有时我在讲评日记,只要说到“某些同学首先应该学会将每个句子都写通顺”这句话时,她必定是羞愧地低着头,看着桌子。我对学生说:“语文是一个积累性的学科,多阅读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还可以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一段时间过去了,她却没有任何改变,次次作业照样是语句不通顺。我没有办法,只能将她喊到面前,单独与她做交流,遗憾的是她还是一成不变。我见到她这个样子也只能低声叹息。

但是,有一次上课时,我发现她变了:她的眼里闪烁着光芒在注视着我!整节课都是!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啊!我又发觉,她几乎每节课都是这样。我欣喜着,疑惑着,思考着。为什么她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答案终于在一次日记中揭晓了。她在日记中说:“今天我送《习字册》给老师批改时,‘身’字的一横写出头了,老师特意在旁边范写了一遍,告诉我这一横不要出头,接着,还亲切地说,当‘身’做部首时最后两笔应该连成一笔变为横撇。我觉得老师很关心我,我一定要加油,不让老师失望!”我很高兴,这次她居然将这段话表达得很清楚!我又很意外,她的转变竟来自于我一次心血来潮的指导,我的这么简单的一个举动在孩子的眼中就是对她的关爱!我豁然开朗,是爱,温暖了她幼小的心灵;是爱,激发了她原始的动力;是爱,给予了她学习的目标。原来,爱,这么简单?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时刻关注着她。在课堂上对她的专注给予赞许,在《家校联系本》上给予她鼓励,有时不经意间找她说两句,告诉她,书是我们一辈子的朋友,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慢慢的,我发现她书不离手了,做完作业在看书,课间十分钟在看书,中午休息时在看书……当然,她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上也能自信而流利地发言了,日记更是有了质的飞跃。渐渐地,她更开朗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我想,我们用爱照样可以点燃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个暗含期待的眼神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真诚,一次轻声细语地呵护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可能让学生重获自信……因此,每次听到黄小琥唱起《爱没那么简单》时,我总想说:“爱,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