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设计意图:由学生想象天堂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质疑课题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1、创设情境。板书:“天堂”。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地方叫天堂?学生交流。

2、师: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鸟的天堂,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3、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学习的问题:鸟的天堂说的是哪儿?为什么称它为鸟的天堂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理清文章大意,为下面学习铺垫,同时理清课文脉络,把课文分为“榕树”和“鸟”两部分。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反馈:检查生字

(1)正音:不可计数、兴奋

(2)理解应接不暇

(3)指导学生字:梢。

3、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再快速浏览课文,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有怎样的感慨?

交流反馈: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指导朗读,读出感慨。

(2)鸟的天堂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这是为什么?

(3)小组交流、指名交流。

三、重点读“树”,品味写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积极思考,加深理解。

师: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近这株神奇的树,请同学们默读1——9自然段。

1、你仿佛看到一颗怎样的树?(大、绿、生机勃勃、茂盛)

2、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默读课文的1——9自然段,抓住你喜欢的一个特点,可以动笔划出来在旁边写上批注。

预设交流:

(1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由不可计数这个词,感受到这是一株大榕树。

①指名读,指导朗读,突出“一株”这个词,齐读

②理解不可计数,

③见过枝上生根的树吗? 出示图片,师介绍。

④小结: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树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了“独木成林”的奇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2)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

①、一个卧字仿佛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年代久远,安详,……)

②、指名读,齐读。

③、师:多么生动、巧妙的一个“卧”字,她静卧在水的中央,是那么的安详、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天堂啊。所以作者这样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①、从那看出他的茂盛?(堆、不留一点缝隙)

②、指名读, 齐读。

(4)“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①、轻轻自读,指名读。

②、“新的生命”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请大家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写一写自己的见解。

③、指名学生交流。

3、师:巴金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这株大榕树的勃勃生机,用我们的朗读去再现这文字的生命!齐读七、八自然段。

四、阶段小结,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差异性的练习设计,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教学的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1、师:今天我们没有看到一只鸟,但是到了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水面时,一只鸟,两只鸟,千百只鸟飞出来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真正的成了鸟的天堂,那么文学巨匠巴金先生又是怎样通过文字来展示百鸟出巢的美景的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2、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