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课文告诉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发明都与儿童有关。作者用平实的语言为我们娓娓讲述那世上的第一支口琴、听诊器等等的诞生都与儿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告诉我们:“只要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小发明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注音的生字,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几项与儿童有关的发明。

4.体会课文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搜集有关的发明故事,通过阅读与交流了解发明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

2.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及

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思考生活,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与交流文本了解发明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思考生活,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儿童的奇想、创造、发现,往往成为发明家无价的珍宝,创造的源泉。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发明创造与儿童有关的小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流利。

2.开火车读课文,检测字音的掌握情况。

3.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出示中心话题: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介绍了几种与儿童发明有关的发明?摘抄有关内容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发明

与该项发明有关的儿童活动

   
   
   
   
   

1.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离不开灵感……无价的珍宝、创造

的源泉。

这段话开门见山,点明了本文的中心思想。指出了发明创

造与儿童的关系:儿童的奇想是发明创造的灵感。

课文中还有哪一部分的内容与此段相似?(文章最后一

段)

这种表达方法叫首尾呼应,课文的结尾段和开头彼此呼

应,主要作用是再次说明很多发明都源于儿童的创造、奇想与

发现,并希望我们善于观察、勇于发现,敢于创造。

2.玩儿腻了,她想出个新花样……谁知竟“呜哩呜哩”地

吹出了声。

女孩儿只是因为玩儿腻了而想换个新的玩法这样一个简单

的目的,连自己都没有想到能发出声音,这不经意间的发现竟

然成为音乐家布什曼发明口琴的灵感源泉。让我们感到发明与

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3.比斯特正要发作,……并突然大叫起来。

儿子不但把爸爸眼镜打落在地,打碎了镜片,还捡起碎镜

片,真够调皮的。但他的大叫却是新奇的发现,因为镜片脱离

镜架贴在眼前照样能看见东西。儿子的恶作剧成就了父亲的一

项伟大发明。其实发明的源泉就在我们身边。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2.出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发明与儿童的小故事,在小组讲一讲,并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3.师小结:课文为我们列举了五个事例说明许多发明的奇迹都源自儿童的需要、奇想与发现,只要大家善于观察、发现、你也能成为小发明家。

课后测试题:

1.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

( ) 古( ) ( )诊 ( )磨

( ) ( )育 细nì ( ) 苦nǎo( )

崎qū( ) 高深莫cè( ) 天真无xié( )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身手不凡:

异想天开:

恶作剧:

3.填空。

孩子们的创造、需要、奇想与发现,往往是发明家们( )的珍宝,( )的源泉。音乐家布什曼受女儿( )的启发,制成了世界第一只( );医生雷内克看到孩子们玩( ),发明了( );为了满足女儿( )的需求,美国人兰德发明了( );而比斯特则是因为儿子的( )发明了( )。

自主读文,交流感受。这是篇略读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先引导学生自读通读课文,,交流疑问,并进行自主解决,教师适当点拔。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既在了解课文内容又锻炼表达能力。

让学生进行一次小练笔。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