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运动会”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利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且已经初步具备在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属于数与代数的内容,因此教学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了“设计小小运动会”这一校园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教学目标:

1、通过:“运动会”中的“赛跑”、“跳远”、“跳绳”等情境,进行除法的应用练习。

2、培养学生有效获取信息并加以处理,进而选择相关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行“热爱体育运动”、“勇于为集体争光”和“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渗透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提出并解决相关的乘法、除法问题。

2、难点:如何选择有效信息提出并解决有价值的问题;在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自制幻灯片、实物投影图片或挂图。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情境

教师引出话题:同学们还记得咱们学校开运动会的情景吗?你在运动会中参加了那些项目的比赛?你还看到了那些项目的比赛?在运动会的赛场上你有什么感受?(教师适时渗透“热爱体育运动”、“勇于为集体争光”等教育)

过渡语:今天,老师带大家到育英小学运动会上去看比赛,你们高兴吗?

二、赛场问题探究

1、课件出示“赛跑”图(只有条件,不出现问题。)

(1)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

①文字信息:裁判员告诉我们有24名运动员赛跑。

②图画信息:每4人一组,第一组正准备起跑,第二组在旁边等待。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几组跑完?

(3)学生列式解答并加以解释。24÷4=6(组)把24人每4人分一组,求分成了几组,用除法计算。

2、课件出示“跳远”图

(1)小组活动

①说说观察到的信息。

②提出问题。

③解答问题并加以解释。

(2)集体交流。

①图画信息:有沙坑和小裁判员。文字信息:每人跳3次,一共跳了21次。

②问题:参加跳远比赛的有多少人?

③21÷3=7(人)把21人每3次分1份,分成了几份,就有几个人跳远;21里面有几个3,就有几人跳远。

3、课件出示“跳绳”图(全景)

(1)学生读懂题意后独立解答小裁判员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解释。 9×2=18(人)或2×9=18(人),每队9人,两队就是2个9人,所以用乘法计算。

(2)继续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例如:

①3队一共有多少人?9×3=27(人)或3×9=27(人)。

②二年级有4个班,每班出1队,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9×4=36(人)或4×9=36(人)。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