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学习联系上下文和汉字字形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

2、抓住关键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联系上下文,利用文本留白,借助文中句式“有时像……有时像……”“有的……有的……有的……”,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发展学生语言。

教学设计:

一、揭题。

1.唱《秋游》。

【熟悉的歌曲,将孩子们带入秋游的情境,快乐的旋律,为全文的体验埋下伏笔。】

2.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快乐地——秋游。

【直接点题,直抵目的地。】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句。

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

你还可以将这一句换个说法吗?(小小提示)可以联系《练习1》的成语哟。

【联系旧知,在巩固体验中活学活用刚学过的成语。】

(二)学习第二句。

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游玩。

“郊外”是什么样子的?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对郊外的景象作一想象,生活与学习相融。】

“同学们”会看到什么?玩什么?

【预设后面的情景,为后面学习的内容与自己预设的相对比而作铺垫,】

小朋友,第一自然段是文章的总起,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秋天”,地点是——“郊外”、人物是——“同学们和老师”,事情的起因是——“游玩”。

哦,小朋友们,我们以后也可以在故事的开头告诉大家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在体验中初步学习文章的结构、表达顺序。】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

蓝得像什么?

【充分发挥想象,用上打比方的句子,学会用不同的句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与自己的已知经验相结合】

你能用“一望无边”说一句话吗?

【联系脑海中的印象,适时运用词语巩固。】

白云有时还像什么?

【既是用上“有时……有时……”说话,学会一种句式,同时还让学生在想象中联系生活经验,学会处理信息,调控学习,与以往生活体验相结合。】。

4.指导让学生边读边想,读好这一自然段。

【学生有了具体感受之后,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指导朗读时不作纯技巧性指导,着力诱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着力于学生朗读兴趣的激发,朗读情感的调动,采取形式多样的激励措施,使学生真心投入,真切体验,真情流露。】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农田里,稻子黄了,高梁红了,棉花白了。

利用课件,让学生观察稻子黄了,黄得怎样?高梁红了,红得怎样?棉花白了,白得怎样?

出示词语、句式练习。

稻子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的金子。

高粱 的,像 。

棉花 的,像 。

【根据学生的生活接触范围,一些孩子对稻子、高粱、棉花的认识不一定深刻,这里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直观感知、形象体验,结合自己的想象美化这

“黄、红、白”,体会秋天的色彩斑斓,透过这三个字体会丰收的愉悦。】

指导朗读。

【反复诵读,反复体验。】

3.仿照这一段说一段话:果园里, 。

【活学活用表达方法,与学生自己生活经验相联系,将对秋天的感知更深入一步。】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哪!

1.你有没有在草地上打过滚儿?心情怎么样?

2.你逮过蚂蚱吗?出示蚂蚱的图片,介绍蚂蚱。逮过蚂蚱的小朋友是怎么逮蚂蚱的?

3.如果是你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你会喊什么?

3.假如我们在草地上会怎么样?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通过不断的想象提示、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入情境,体验快乐。 “开心”是重点词,从中真切体会秋游时的心情,第四自然段写人物的活动,让学生学会通过一连窜的动作描写来再现情景、表达心情。】

【这篇课文的学习,贯穿了体验式学习。以情感教育为主要目标,置身秋游的真实(类真实)情境,通过情境体验(体验)——影响学习效果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有足够的唤醒情绪的事件(关注唤醒情绪事件的安置)——个体对情绪唤醒事件的认知评价。学生进行秋游体验,对秋天的特征、美景有了深刻的认识,此为认知体验,对秋游的快乐有了深切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