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创新是每一个人天生就有的潜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观察、猜测、操作、交流、探究,从而产生 “好奇心”、“异想天开”、“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等创新的“火花”。为此,教师应该端正教学思想,努力创设一种师生平等、课堂民主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 “好奇心、求知欲”,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发现和开发蕴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创造性潜能。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我国中小学教育面临为未来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的重任。基础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全民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影响着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和幸福。从娃娃抓起,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下面谈谈我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点滴体会:

一、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课程标准》中指出:“可利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进行教学活动,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儿童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讨论,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见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古诗前,我们并没有盲目地要求学生先背诵,而是将解析古诗作为学习的第一步。在学生对古诗有所了解后,让他们自己思考诗中的意境,并将自己通过诗句体会到的内容复述出来,以此让他们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一来,学生兴味盎然。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重设计各种激情引趣的场面,让学生活跃思维,“不吐不快”。 如在学习课文《长城和运河》这篇课文的生字时,我改变了上学期手把手教孩子学习的方法,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分析理解生字。我要求学生认真拼读生字,仔细分析生字。在接下来的交流中,学生把生字的要点说得正确明白。有的学生说:“我觉得这个 ‘蜒’最容易错,要把它与‘蜻蜓’的‘蜓’区别开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也都说正是!王雨说:“‘篇’的读音要注意,不要读成‘扁’的音”,经常写错字的小陈说:“‘折’字不要多一点,那样就变成‘拆’了。”小强说:“今天我把‘驾’当成‘架’了,希望其他同学不要犯我的错。”学生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记忆生字的方法,并友情提醒其他同学该注意什么。我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强调提醒。我想没有什么比学生自己分析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了。另外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新能力,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样,学生创新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