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赶快钻出“狗洞”,往外一跑,不料迎头撞见了竖刁。她避也没法儿避,就跑上一步,禀告说:“他死了!”竖刁哼了一声,说:“知道了,去吧!”竖刁跟易牙商量,先不把消息传出去。他们只通知卫姬,一面立公子无亏为国君,一面发兵去包围东宫,捉拿公子昭。万没想到公子昭早已得到了信儿,逃去了。另一面,公子元、公子番、公子商人跟着开方,带领着自己的家丁攻打竖刁、易牙和公子无亏。四个孝子只顾争夺君位,害得老头子的尸首搁了六十七天,还没落棺材。尸体一烂,那些大尾巴蛆爬到宫门外,那股子臭味就别提了。齐国有两个老大臣,一个叫高虎,一个叫国懿仲,他们说:“立长子为国君是名正言顺的。”他们就请出公子无亏做了丧主,先办丧事。其他三个公子一瞧齐国最有势力的两个大臣出来主持,倒也不敢相争,大家散了武士,穿了孝服,共同跟着公子无亏办了丧事。一场内乱满想打这儿就算消停了。没想到公子昭跑到宋国,请宋襄公作主。宋襄公一来受了齐桓公和管仲的托付,二来他也想趁着这个机会去联络诸侯,扩张势力,接着齐桓公作个霸主,就答应了公子昭,准备会合诸侯立公子昭为齐国的国君。

评:齐桓公是又一个在青壮年时获得巨大成功而老来昏庸的国君的例子。前面已经说过类似晋献公,而齐桓公之后中国历史上这种类型的国君更是不胜枚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这里以桓公为例,试举出几个主要的原因:一、创业时团队优秀人才的先后去世使得团队的水平能力大幅下降,管仲、隰朋、宁戚、鲍叔牙的去世对齐桓公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二、由于取得过巨大的成功,本身努力奋斗的动力不足,加上上年纪后精力不济,很难做到年轻时的精明进取;三、贪图享受,任用佞人,竖刁、易牙、开方即是三例;四、迷恋权力,不肯放手,这是中国领导者的通病,表面上可能因为失去权力而后果很惨的例子太多,而根源上是因为在中国权力是至上的,权利长期凌驾于法制,失去权力就失去了一切。总之,齐桓公死后,齐国陷于内乱,齐国的霸业如桓公一样随风而去。

宋襄公想要接过霸主的接力棒,其结果又会如何?且看下文。

这里想评评这句话“可是他也犯了古时候王公贵族媳妇儿太多的毛病”。这是典型的以现代人的观念去评价古时候的人和事,将现代人的价值观加于古人,这对看清一件事并无帮助,因为它并未指出一件事的真相。在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是合理的制度,达官贵族有很多的妻妾是常见的现象,而在那个时代也是为大众所接受的(或者说默许的)。而这也正反映了那时候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单单批评齐桓公是不对的,矛头应该指向这种一夫一妻多妾的制度,这才是最应该批判的地方,而这种准确的批判才能显现出时代的进步。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