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域活动中加强社会性教育

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它体现了自主选择、自主游戏的原则。通过不同的形式,满足个体情感和行为的需要。特别是在区域活动中可以通过规则的建立及有趣的形式来推进幼儿社会性情感和行为的发展。

1、 规则提示

区域活动中的规则提示保障了活动的基本进程,保障了幼儿在活动中的基本权利,制约了不符合社会活动要求的行为。与过去的游戏规则不同,区域活动的规则提示重在其丰富的社会性内涵,能帮助幼儿了解活动规则的意义,调整自己的行为。

A、人数提示:由于材料及场地的限制,一个活动区内不可能允许太多的幼儿参与。当

幼儿游戏的愿望与区域环境有冲突时,我们采用进区插卡或挂牌、又或者是按脚印图案入区的方式,让幼儿明白活动区中的人数限制提示,学会约束自己,与同伴协商,运用智慧争取等,帮助幼儿逐渐学习调整个体行为。提高社会技能。

B、时间提示:在一日活动当中,区域活动只是环节之一,有开始也有结束。为了让幼儿既能清楚地知道活动结束的时间到了,又不粗暴地打断幼儿。我们设计了音乐提示及独立看钟提示的方法,在小、中班可放音乐提醒幼儿活动准备结束了,而大班孩子则可在活动开始前即告诉他们活动结束的时间,让他们学会独立看时间来结束自己的活动。在这个提示下,幼儿社会独立性逐步提高。

C、等待提示:幼儿整理收拾材料的速度有快有慢,以往枯燥等待的形式压抑幼儿的天性与幼儿社会性发展是矛盾的。我们结合了蒙氏教学的理念,在班级地上布置了蒙氏线,让先收拾完的幼儿听着音乐去走蒙氏线,在逐渐稳定情绪中学会等待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等待,学会体谅别人,逐渐改变了以往以自我为中心,向亲社会行为又迈进了一大步。

2、丰富内容

教育家陈鹤琴提倡“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生活即教育”。而劳动即是生活,为了让幼儿在真实的体验中感受生活、感受自然,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增设了生活区,并极大地丰富它的内容。小班的幼儿参与倒水、扫地、穿衣等劳动生活体验,中班幼儿进行旋瓶盖、扣纽扣、剥花生、洗青菜等劳动生活体验,而大班的孩子更是在生活区中充分学习使用各种工具,用锤子钉木板、剥锥栗、包扁食、用刀切菜等。幼儿在有趣的生活操作中充分体会到劳动的快乐、生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及克服困难的勇气,真正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今后也能更快地学会自主,学会适应社会。

四、一日生活活动中渗透社会技能训练

杜威曾经说过:“教育是生活”。教育首先是作为人的一种生活过程而出现的。离开这一基本主题,生活就没有意义。我们把社会技能渗透于一日生活当中,以一日活动的各个生活环节为课程,把各环节之间的转换过程作为培养规则目标的重要内容来抓,把盥洗、午睡、吃点心、整理自己的物品等都作为教育内容。在培养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中,两位教师互相配合,按整个生活的常规顺序,让幼儿分批进行,并养成课教而形不散的好习惯。所以常规的课程,有的是一天之内多次重复,有的是日复一日的重复,一旦幼儿形成,终身受益。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第二环境,也是幼儿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它就是一个小社会,幼儿在这里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我们要充分发挥幼儿园的小社会功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化。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