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欣赏中学,品味汉字之美

汉字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瑰宝,它的创造过程、它的字形结构、它的表意内涵都具有无以言表的美。它常常给我们视觉上、意义上美的享受。汉字造字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自己相应的客体对象。要引导学生细细鉴赏汉字中蕴涵的美,可以从一年级的教材中出现的一部分象形字入手,由浅入深地开始。

象形字,一个字就是一副美丽的画。《识字3》中出现的几个象形字“川 、燕 、舟 、石”等都有其演变过程,让学生一看就能迅速地了解到汉字,尤其是象形字的造字方法:祖先用画画的方式记录下自然中的一些事物。在教学中,教师可抓住这几个字的文字画,先从文字画中认汉字,然后再引导学生将一个个文字画通过想象、说话、绘画演变成一副美丽的风景画,再现大自然的神奇。这一从画到字,再从字到画的过程无疑就是带领了学生在大自然中走了个来回,欣赏了大自然的美丽风景,而美丽的风景带来了美丽的汉字。这时汉字的美在学生的心中扎下了根。当学生离开图画,阅读汉字时,汉字不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活生生呈现在眼里的跳跃画面。

二、探索中学,体验构字之妙

汉字的组合并不是单调的笔画搭建,而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里面还蕴涵着不同的意义、不同的故事。在〈〈古诗两首〉〉中,有生字“汗”。学生在记忆“汗”的字形时,可以这样指导:“农民伯伯干活累得满头大汗,汗水滴到了禾苗下的泥土里。有了汗水的滋润,禾苗长得更好了!”瞧,学生多么会借助诗文情境、借助课文插图情景来学习汉字。简单的几句话,不仅将学生自己的识记方法讲述了出来,更将学生自己理解诗句的感悟表达了出来,给“汗”字抹上了强烈的感情色彩。“汗”,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文字,它成了学生心中永不抹去的辛勤劳动的画面,成了学生心底流淌的一首给予劳动人民的赞歌!此时的课堂,人文气息逐渐弥漫。

在给“汗”字组词时,有的学生组词为“干旱”。很显然,学生不理解“汗”与“旱”两个字之间在意义上的区别,只是因为两个字同音,学生就想当然地组词了。面对这样的错误我没有着急反而有点兴奋,因为课堂上学生的点滴错误有时可以转化成意想不到的教育资源。当学生说出“干旱”一词时,我不失时机地“考验”学生:干旱的“旱”和“汗”读音相同,我们来个猜字游戏,干旱的“旱”会是怎样写的?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思考起来,有的说:“干旱是因为没有水才会干的,所以绝对不可能是有三点水的字。”有的说:“干旱是太阳照了很长时间,照得很强烈才造成的,肯定和太阳有关,猜上去可能是个日字旁。”有的说也许是个火字旁,因为太阳像个火球烤着大地。”学生有理有据地分析,将他们的思考、探究的过程呈现了出来。这时,学生又开始讨论偏旁在整个字中的位置。一个学生说:“太阳是当头照的,应该把 ‘日’写在‘干’的上头,表示太阳正火辣辣地照射着。”学生将生活中的现象运用到了识字上来,巧妙地记忆了“旱”字字形的同时正确区分了与“汗”的不同之处。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常用字、独体字后,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许多汉字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利用熟字加部件(日—青—晴)可组成生字,反之去部件也行(扇去羽为户),拆字换部件应用更是广泛,“抱”换偏旁可成“炮、泡、饱、苞”,“鸡”可变“鸭、鹅”,“池”也可变成“地、驰、他”,学“无”可用“元”记忆,既区别了字形,又指导了书写。(外与处、足与是、千与干、己与已)同样也是。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掌握它们。”在上述的教学片段中,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对形声字和形近字构字规律的认识,从生活中汲取经验,学习祖先造字。这一过程将学生的创新充分地展示了出来,也使学生对形声字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体验到了“造字”成功的快乐,这快乐也将激励着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情境中学,体验识字之乐

陶行知说:“学习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创造全身心参与的环境,让学生不只是听、看、记,更重要的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以获得自己的识字收获。在教一年级第二册《识字1》中,我先引领学生走进春天的世界,寻找春天的足迹。上课伊始,我以课文中的插图再次带领学生走入春天的世界,看看、说说、想想,学生看到的图上展现的事物就是课堂中所要学习掌握的词语、生字。然后又以“找伙伴”的形式将图中事物与词语对应起来。从生活到课堂,从看图到识字,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调动,始终沉浸于春天的气息之中,生字在这里成了春天的使者,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也逐渐转化为对汉字的喜爱。此时,情感的流动营造了浓郁的识字氛围,学生在这入情入境的学习中有了心的体验,新的感悟,识字也就变得轻松自然。

在教一年级上册《识字4》,学习开始前,老师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小昆虫世界”,在舒缓、轻松的音乐中,让学生自由观察、欣赏,那一朵朵鲜艳的花儿,那一只只可爱的昆虫,偶尔几声清脆的叫声,都给学生创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多方面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乐趣,这时学生还会不乐意去学习韵文、了解昆虫吗?在学习生字时,教师把生字卡片做成昆虫形,学生们喜欢昆虫,愿意了解昆虫,爱屋及乌,也就喜欢学习生字了。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当学生了解了整篇韵文后,我设计了找朋友的音乐游戏,让部分学生戴上有图或词的卡片,自由寻找对应伙伴,其余同学边拍手边读,找到朋友所代表的词。这样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中知识得到了巩固,交际能力得到了培养。

由于低年级儿童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在识字教学过程中“猜字谜”就是一个很好的复习巩固方式。如“手提包& rdquo;(抱),“雨落田间”(雷),“动手动脚”(捉),“门里有人”(闪),“半个人”(伴),“傻子”(呆),“十二点”(斗)等。还可以鼓励学生自编字谜,我觉得一个小男生自创的字谜就挺好,一人戴着草帽在喝可口可乐(荷),竹子下长毛(笔),还有其他如火焰山(灿),水流走了(法),家里有一个女孩子(安)等等。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喜欢背儿歌。在识字教学中,教师结合生字特点,巧妙地将学生在幼儿园熟悉的儿歌引入,为媒体创设语言的环境,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字形。如在教学“破”字时,教师先让学生背诵了在幼儿园里熟悉的儿歌〈〈小花鼓〉〉,然后将之稍作改动,变成:“墙上一面鼓,鼓上画老虎。老虎怕石头,石碰皮就破。”学生因为有了儿歌的基础,在教师的语言情景中很快地记住了字的组成。接着老师又进一步指导字的书写要点:“小朋友,你们看,老虎虽然可怕,但它始终是只纸老虎,小小的一块石头就会让它皮开肉绽。”此时的学生,不用老师多说,也知道在“破”字的书写中,石字旁不需要写得很大,左窄右宽的字形已牢记在心。同时,教师的语言情境还让学生懂得了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学生的情感在此得到了悄然熏陶。

四、主动中学,调动学习情绪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问银河》一课共有8个生字,即“银、轮、郎、相、拦、坝、宇、宙”。上课伊始,我按常规拿出生字卡片,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些生字娃娃。”可是我发现不少同学心不在焉,有的同学还轻声嘀咕:“又是分析字形结构、理解意思,然后组词,没意思。”是呀,我好像每课的识字都是这么教,怪不得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如何让孩子们变得兴趣高涨呢?我的大脑在急速地转着。嘿,不如让学生当小老师,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个学生教学生。当我把想法告诉学生时,我看到了孩子们兴奋的脸蛋。小组合作当老师的活动开始了。小脑袋凑在一起,说着,争论着……

教室里讨论的声音渐渐弱了,看来汇报的时机到了。我先请第一小组说说是怎样学“轮”这个字的。只听李江林自豪地说:“我早就认识‘轮’字了,我家门口有一个修自行车的摊子,上面写着修补轮胎。”吴曼丹说:“我玩过飞天轮,开始我不认识这个字,后来问过妈妈我就记住了。”我带头鼓起掌来,教室里一下子掌声雷动,第一小组的同学尤为激动。

“现在,我来请其他小组汇报。”我刚说完,小手举得一个比一个高。

一位同学边说边做动作:“我认识‘拦河大坝’的‘拦’,它把河水拦住了,所以用得是提手旁,右边是‘兰花’的‘兰’。”我点点头说:“你分析得不错。”

“老师,我给大家打个字谜,‘一个叫贝贝的小男孩在玩泥巴’。”

“坝、坝、坝!”同学们一起抢着回答。

“我认识牛郎的‘郎’字,它就是新郎的‘郎’。”同学们开心得哈哈大笑。

有同学说:“‘宇’字就是我们班刘振宇的‘宇’。还有同学说,自己是在阅读了《十万个为什么》后,认识了“宇宙”两个字,他还懂得了许多宇宙知识呢!

……

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发过言的同学笑容满面地过了一把老师瘾。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给汉字注入了无限的生命力,使其展 现出独特的魅力。我们的识字教学,也应发掘汉字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引领学生徜徉在汉字的世界里,使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不仅仅收获在汉字上,更是收获在心灵里;不仅仅是认识了多少字,更是对汉字艺术的欣赏与体验,获得心灵的陶冶!

在快乐中识字,在创造中学习,在识字体验中获得智慧,这不正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