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士和鹤和睦相处最动人的典故当数梅妻鹤子故事。

杭州西湖,孤山小岛,就是北宋隐士林和靖隐居之地。林和靖(967-1028),名逋,字君复,钱塘人。从小家境贫寒,发奋求学上进,性格恬淡好古,不趋荣利。看破红尘以求超脱,游历于江淮之间,此后隐于西湖孤山小岛上,20余年不进城。与僧鹤终日为伴。鹤的绰约丰姿与高雅性格正符合林逋孤高、与世无争的情怀。真宗皇帝闻其名,赐粟帛。林逋闲居,在草庐旁自掘墓穴。临终写诗留人。有“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不封禅书”句。自我评介为一生不为天命君权所苦,隐居飘逸自得其乐。大凡隐士,性格怪异固执,他能书善文,尤长于词赋,常一挥而就,佳句满篇,但写毕随手扔掉。有人问其为何不抄录留存。他说:我在山林壑谷中隐居,身前不想出名,死后又何必名扬后世呢。

林逋既不娶妻,也不要子。却酷爱梅花仙鹤,常四处寻访。有佳奇品种,便重金购来,种植在草庐四周。闲暇时,赏梅玩鹤。相传它种梅365株梅树。平日辛勤劳作。梅子熟时,成群小贩前来买他的梅子。他卖梅子不按斤论两而是大致估量,估价公道。他将其收入自食其力,准备365个竹筒,把每棵树卖下的钱分装竹筒编号。每日用一竹筒梅子钱维生,客多客少,绝不多用一文。林逋写有不少咏梅诗词,其中的《山园小梅》成咏梅的千古绝唱:“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此诗不仅把幽静环境中的梅花清影和神韵写绝,而且还把梅品、人品融汇一起,引起诸多文人共鸣。林逋之后,咏梅之风日盛,宋代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陆游、辛弃疾、杨万里、梅尧臣等,咏梅诗词甚多。

沈括《梦溪笔谈》记:“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蓄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所记是说林逋每逢客人来访,林逋不在,童子即开笼放鹤翔云报信。林逋在外见到,知有客至便返回会客。诗人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他写下不少以鹤寓怀、表现闲逸生活、寄托孤高情怀的诗篇。并有传说有客来时,先生即打唿哨,白鹤立即飞来面前。先生即将钱与纸条放入一口袋内,挂鹤脖上,白鹤即去市上买鱼肉酒菜。商贩见了均按其纸条收钱付货,挂白鹤颈带回。确也如同充当了儿子的作用。

林逋在《荣家鹤》中描写鹤的清高:“数啄稻粱无事外,报言鸡雀懒回头。”在《鸣皋》诗中有:“一唳便惊寥泬破,亦无闲意到青云。”是说鹤的高亢鸣叫可以打破寥廓的宇宙的寂静;但鹤纵有强健的翅膀,已经无意一飞千里。一副以鹤之性衬托了个人孤芳自赏、不趋荣利的傲骨。由此寄托了诗人寄情高远、自命不凡、甘于隐逸的胸襟。

林逋的鹤叫“鸣皋”,这对鹤与林逋长期相处已通人性,亲密如父子。林逋散步鹤随其后,如人的彬彬有礼、潇洒悠闲。陪林逋与来客下棋,在旁侍立观棋不语,温文尔雅、恭敬谦和若君子。林逋死后,这一对丹顶鹤悲鸣不已,双双死于墓前,传为佳话。林逋被真宗谥为“和靖先生”,为人称道。后人在孤山建有放鹤亭、梅径鹤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