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开展的主题为“大家上同一节课”的教研活动中,我按照备课上完了《春蚕》这一节课,教学效果似乎不错。但是再听完余下几位老师的课以后,我就不再认为我上得不错了。同样一个问题——蚕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别的老师再问学生,学生竟回答不上。为什么呢?

课余我和几位学生聊天,我随意问:“你们养过蚕吗?”几位学生眉飞色舞地向我介绍他们养蚕的过程,我才知道我们的问题出在哪?是我们大家太拘泥于教材,没有把教材内容与学生联系起来。其实大多数学生都养过蚕,可是我们在教学时竟没有抓住学生这一生活经验,结合教材分析蚕的生长过程,而是死板的让学生从课文中找,这样不仅没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束缚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没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所以,当我们高呼着课堂教学要进行改革,我们在课改中改了教师的教法,改了教师的教学模式,改了教师的许多许多但我们似乎忘记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中学生学是主体地位,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因地制宜的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再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而形成能力,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