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能估计熟悉物品的长度。

3.感受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乐趣,了解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课前准备:

比铅笔短的信封一个,铅笔、蜡笔及其他笔各一支,直尺,同样长的小棒一包、新橡皮等。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一、问题情境1.猜谜游戏。课前信封中装一支蜡笔。师生进行猜信封中装着一根什么笔的游戏。在学生充分说、猜、想的基础上,揭示谜底。

师:今天咱们做一个猜谜游戏,老师手里拿的信封中有一支笔,请同学们猜一猜,里面是一支什么笔?学生可能会有多种猜测,根据学生猜的情况进行互动对话。生:铅笔。老师把一支铅笔放进信封中,铅笔露出。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会是铅笔吗?生1:不会。铅笔比信封长。生2:信封中装不下铅笔。生3:粉笔。师:你为什么猜会是粉笔呢?学生说猜的理由,教师拿粉笔与信封比一比。师:粉笔装在信封里面看不见,有可能。但老师告诉你,不是粉笔,继续猜。……

2.估测铅笔的长度。(1)提出估计“一支铅笔大约等于几支蜡笔长度“的要求,让学生观察,进行直观估计。

学生说出蜡笔后教师揭示谜底,学生如果说不出,教师也要适时说明。如,你们想知道信封里装的什么笔吗?咱们一起来看看……。师: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支蜡笔,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等于几根蜡笔的长度?学生估计后发言。

(2)用蜡笔测量铅笔的长度。

师:要知道估计的是否准确,可以拿出蜡笔量一量。下面就请你拿出一支铅笔和蜡笔来量一量,看你估计的准不准。学生自己测量,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交流测量方法和结果,重点交流自己是怎样做的。

师:把你是怎样量的给大家介绍一下。让学生边实际操作边介绍。师:说一说你测量的结果。学生可能会说:●一支铅笔的长度大约等于三支蜡笔的长度。●一支铅笔的长度等于三支蜡笔的长度多一点(些)。

二、测量活动1.认识课桌面的长。首先由前面的测量活动引出测量课桌面长的话题,然后让学生指出课桌面的长,并用手比一比,初步感受课桌面有多长。

师:下面我们一起测量一下课桌面有多长。首先我们认识一下,哪里是课桌面的长?用手指一指。让学生用手指指自己的课桌面的长,关注学生指的是否正确。

2.同桌合作测量。提出教材中的活动要求,并指导同桌选用身边的物品作测量工具。可先让学生说说用什么做测量工具,再动手量。

师:我们已经会用蜡笔测量铅笔的长,也知道哪是课桌的长。现在,请同桌合作,选用一件物品作工具,测量一下课桌面的长。 师:同桌先商量一下,你们准备选用什么物品作工具。学生商量、汇报,鼓励学生选用与他人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可以提出用手拃测量的方法。

3.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关注学生测量的过程和对结果的描述,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师:把你们测量的方法和结果给大家介绍一下。交流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测量的方法,并记录测量的结果。如:(1)用铅笔量——4根铅笔长;(2)用文具盒量——3个文具盒长;(3)用拃量——大约有6拃长;……

4.讨论测量结果。提出教材“说一说”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看法。使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同,从而造成了测量结果不一样。

师:看一看大家测量的结果,说一说为什么同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师:刚才大家说到,因为测量的工具不一样,所以测量结果就不一样。下面我们都用同样的小棒去量,看结果会是怎样。学生实际测量。

5.用小棒测量课桌面的长。提出测量要求,先由同桌合作测量,再交流测量的结果。使学生了解用同样的工具测量课桌面的长,结果是一样的。

师:哪个同学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学生汇报后,教师可提问题:这次为什么测量结果一样啦?生1:因为用的都是小棒。生2:因为小棒都一样长。

三、认识厘米1.教师谈话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要求,拿出直尺让学生观察、交流发现了什么,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字母表示。

师:看来要准确知道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工具和长度单位来测量。现在,我们认识一种简单的测量工具——直尺。请大家都拿出直尺,认真观察一下,然后再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直尺上有“厘米”,有小格,有数字0、1、2、3、4……还有cm等。师: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用字母“cm”来表示。

2.认识和感受1厘米。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再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最后找一找身边有哪些长是1厘米的物品。 (可把第3页练一练第1题移过来。)

师:1厘米有多长呢?直尺上从“0”到“1”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你还能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长度吗?启发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如,直尺上从3到4这段长度是1厘米等。师:用手比一比,1cm有多长。学生先空比,再对着直尺比。师:请同学们找出几种长1厘米的物品。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的长度等。

3.认识2厘米、几厘米。同认识1厘米一样,先在直尺上分别找出2厘米、3厘米再用手比一比。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2厘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出2厘米的长度。学生观察直尺,交流。如直尺上从0到2的长度是2厘米,从3到5的长度是2厘米。师:用手比一比2厘米有多长。用手比一比,然后问。师:3厘米、4厘米有多长呢?同桌互相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同桌边找边比边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交流

四、用直尺测量1.测量橡皮的长度。(1)教师谈话引出以“厘米”为单位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橡皮长度的要求。鼓励学生先估计,再测量。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直尺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厘米,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橡皮用直尺测量一下,看你的橡皮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2)交流各自的测量结果。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测量方法的机会。重点了解从0开始的方法。

师:把你测量的方法和结果与大家交流一下。可到前面演示,重点让学生展示要从“0”开始量。的方法给予肯定性评价。

2.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1)拿出自己的铅笔先估测,再实际测量,最后交流。

师:拿出自己的铅笔,估测一下,大约多长。学生回答时,启发学生比一比估计出的长度,并反思自己估测的结果。师:刚才大家都估测了一下,估测的准不准呢,实际测量一下吧!学生测量、交流,并与自己估测的结果进行比较。

(2)测量教材上的铅笔插图的长。让学生看书观察教材上的铅笔,先估测,再实际测量。交流时,重点关注学生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

师:同学们翻开书,看第3页,教材上画了一支铅笔,先估计一下,这幅插图铅笔的长度,再实际测一测。活动过程同上。

五、课堂练习练一练第2题,可同桌合作自选几种学习用品,先估计,再测量。把结果都填在统计表中,最后交流。

学生在测量前往往不喜欢先估计,教师应给予重视。可让学生比一比谁估计的最接近,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估测意识的培养。教师深入到各组参与并指导。提示学生遇到不够整厘米长时,可以按接近的整厘米长度记录。